近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境外机构投资者继续并加大力度增持中国债券,前11个月累计净买入规模已逼近1万亿。无独有偶,今年陆股通累计净买入金额也已超过2100亿,外资机构对A股的配置正在加速。近年来,外资的流入逐渐常态化,背后反映了怎样的投资逻辑,又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我们认为,近两年外资愈发青睐中国市场,既与我国大力推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有关,更受到全球范围内“优质资产荒”的驱动。首先,从权益市场来看,海外主要指数估值明显偏高,而各国经济又普遍低迷,风险收益比偏弱。其次,从债券市场来看,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海外各央行竞相降息,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市场国债利率纷纷转负。
表面来看,经济低迷导致实体回报率不高,是海外市场配置价值下降的主要症结。但更深层次来看,在人口老龄化、贫富差距扩大、贸易保护主义等结构性问题的演绎下,财政背负着巨大的民生包袱,货币投放则已趋于极限,政策空间极为逼狭,难以摆脱当前的困境,全球“优质资产荒”还将延续。
反观国内,虽然受外部需求低迷和内部监管加强的影响,经济增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但在当前阶段,我国政府债务水平较低,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仍然较高,国有资产及土地等资源较为丰富,逆周期调控的手段较为充沛,叠加消费升级、工程师红利、城镇化进程等有利因素,仍能提供较高的实体回报率。
相信随着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内较高的实体回报率对海外资金将形成持续的吸引力。事实上,当前中美国债利差处于较高水平,或是境外机构跑步进场的直接诱因。对国内投资者而言,同样面临着优质资产稀缺的困境。不同于海外资金坚定“买买买”,国内机构由于资金成本较高,因而更注重时机的把握,“短期博弈”的意味更浓。
然而,尽管海外资金与国内机构在投资风格上有所差异,但短期内难以改变“优质资产荒”的局面,大量的配置需求会对债券市场形成有利支撑。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债券市场整体“易涨难跌”,但大幅上涨或许还需要资金成本下降的配合。
目前来看,尽管央行11月先后降低了1年期MLF利率和7天逆回购利率,但由于猪价飙升推高了CPI,且金融监管未明显松动,进一步的流动性宽松面临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债券市场保持战略乐观,同时优选核心债券基金,或是普通投资者较好的选择。
事实上,富国信用债(000191.OF)和富国天利(100018.OF)三季度规模分别较去年末提升84.2亿和30.0亿,优质债券基金已获得不少投资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