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股票 >

长三角区域联动:发挥上海龙头作用,打造这几大都市圈

2019-12-02 13:12:26来源:第一财经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区域联动协作、城乡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上海龙头引领 苏浙皖各扬所长

这其中,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和一线城市,上海的龙头引领作用十分关键。

纲要提出,提升上海服务功能。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着力提升上海大都市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

纲要提出,要形成有影响力的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要发挥苏浙皖比较优势。强化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和效率。

其中,江苏要发挥制造业发达、科教资源丰富、开放程度高等优势,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发展,加快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南京江北新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江苏是我国高教大省。省会南京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高等院校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在校大学生80余万人,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超过1100人,居全国第一;50余家部属科研院所落户于此,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数量也仅次于京沪。

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说,南京作为江苏的最大城市,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在资源、人才、创新等方面,应该更多发挥出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目前南京的科教资源优势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挥、挖掘。”

江苏的邻省浙江,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十分突出。2003年,浙江省就启动了“数字浙江”建设。2017年,浙江提出将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2018年,浙江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制定实施。

这其中,省会杭州目前集聚全国超过三分之一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在电子支付、云计算、快递、网络营销、信息技术、运营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众多专业的电子商务服务商。数据显示,2014~2018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50%左右。

纲要提出,要发挥浙江数字经济领先、生态环境优美、民营经济发达等特色优势,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整合提升一批集聚发展平台,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对外开放重要枢纽和绿色发展新标杆。

对于安徽,纲要提出,要发挥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优势,推进皖江城市带联动发展,加快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和绿色发展样板区。

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安徽近年来经济增速、人均收入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人口也不断回流。安徽省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林斐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在长三角城市群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安徽深入参与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这对安徽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安徽省合作办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沪苏浙来皖投资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455个,实际到位资金4602.9亿元,同比增长11.1%,占全省比重49.8%;其中新建亿元以上项目1571个,实际到位资金3153.6亿元,同比增长32.4%。

引领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

在三省一市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同时,纲要提出,要加强区域合作联动。推动长三角中心区一体化发展,带动长三角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引领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

根据纲要,长三角中心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盐城、泰州,浙江省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7个城市,面积22.5万平方公里,占三省一市总面积(35.8万平方公里)的63%。

因此,加强长三角的区域合作联动,第一个层面首先就是加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间的合作联动,建立城市间重大事项重大项目共商共建机制。引导长三角市场联动发展,推动跨地域跨行业商品市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布局,推动内外贸融合发展,畅通长三角市场网络。

在此基础上,加强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地区的深层合作,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探索共建合作园区等合作模式,共同拓展发展空间。这是长三角区域合作联动的第二个层面。

比如安徽北部的阜阳、亳州等地,是我国人口十分密集的区域,该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滞后、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地区,大量人口外流。以阜阳为例,数据显示,2018年年末阜阳全市户籍人口1070.8万人、常住人口820.7万人,人口净流出量达250.1万人。

皖北等地区域内人力资源丰富,城镇化和消费增长空间大,又毗邻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较好。加快与长三角中心区的联动,才能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加快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12月1日,对皖北的阜阳、亳州等地来说,可谓激动人心的一天。在纲要发布的同时,商合杭高铁北段正式开通。合肥以南段(合肥—杭州)则力争在2020年上半年通车。这条高铁将阜阳、亳州等人口密集、经济落后地区同经济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连接起来,为欠发达地区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第三个层面,长三角与长江中上游区域的合作交流,加强沿江港口、高铁和高速公路联动建设,推动长江上下游区域一体化发展。

引领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也是未来长三角一体化的一大要务。长江经济带,涵盖了沿江11省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国土面积占比达20%,承载了6亿人口。2018年共实现生产总值402985.24亿元,占全国比重近45%。

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不断加快,并且与下游地区的合作联动、分工互补不断增强。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长江经济带的水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尤其是长江中上游地区,近年来承接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量产业转移落户,这些地方经济也快速发展,人口、人才集聚加快。

加快都市圈一体化

长三角城市群也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在加快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推进都市圈的同城化将是一个重要抓手。

什么是都市圈?今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都市圈与城市群有所不同。在一个大的城市群里,中心城市往往不止一个,而是有两三个或者多个。相比之下,都市圈则是由一个中心龙头城市引领周边地区发展,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

此次发布的纲要指出,要推动都市圈同城化。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卡通为着力点,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提升都市圈同城化水平。统一规划建设都市圈内路、水、电、气、邮、信息等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市与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市域和城际铁路、道路交通、毗邻地区公交线路对接,构建快速便捷都市通勤圈。要推动中心城市非核心功能向周边城市(镇)疏解,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功能疏解承载地。

与此同时,纲要提出,要推进都市圈协调联动。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推动上海与近沪区域及苏锡常都市圈联动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

也就是说,在长三角,各大都市圈在空间上是存在重叠的,比如上海大都市圈,就包括了周边的苏州、无锡、嘉兴等地,与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都存在重叠。但这也恰恰体现了都市圈之间的紧密合作与联动。

今年3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中国都市圈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由于涉及范围重叠,评价将已经连片发展的都市连绵区作为一个整体测算,因此测算单元是29个都市圈/都市连绵区。

报告指出,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处于以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宁波市为中心城市的城镇密集地区。这一地区已形成经济总量大、城镇高度密集、城镇间联系紧密的都市连绵区,综合发展质量位于全国首位。

纲要提出,要加强都市圈间重大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加快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提高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路网密度。加快建立都市圈间重大事项协调推进机制,探索协同治理新模式。

日前包括杭州、南京等都市圈都在加快发展。11月27日,杭州都市圈第十次市长联席会议于在湖州安吉举行。会议起草完成了《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编制大纲》。会议提出,要携手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共构全方位接轨大上海新格局,共推杭、甬都市圈创新发展高地,共建现代化都市连绵带,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加强与合肥都市圈联动。

在合肥,日前,合肥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关于同意蚌埠市整体加入合肥都市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同意蚌埠市整体加入合肥都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