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频频在公开场合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短期利率已重新得到控制,流动性也已经恢复正常水平。但并非所有人都相信这一说辞。
自9月17日以来,美联储一直通过频繁的隔夜回购操作向短期融资市场注入流动性,同时美联储从10月开始了大规模的购买国库券,以增加联邦资产储备。
鲍威尔13日在美国国会经济委员会作证词陈述时,针对9月中旬短期融资市场的流动性紧缺问题,他重申:“我认为美联储已经缓解了回购市场的压力,接下来美联储会继续学习和调整。这次事件只是一个过程,对经济或市场的影响并没有很大。早前回购利率市场的混乱可能是由于两个月前银行准备金太少所致。”
然而,美国银行在一份报告中警告称,美联储最新的债券购买计划可能会蕴含着巨大风险,甚至可能引发下一次金融危机,尤其是,美联储在使用量化宽松(QE)手段的同时却告知投资者:这不是QE。
这是量化宽松吗?
鲍威尔对流动性问题的多次强调反而有种欲盖弥彰的感觉。有交易员预计未来几周内短期利率市场的压力将会加大,年底的回购协议利率(Repo Rate)可能会升至3.25%,而且还会在3%的水平上持续数月,而目前的水平在1.7%左右。因美联储目前短期的回购操作就像是使用“创可贴”来确保货币市场不会面临借贷利率飙升以及流动性枯竭,但最大的问题美联储并没有给出详细的长期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
尽管美联储努力反复告知投资者这不是新一轮的QE,但在很多方面上,两者的性质是相似的。
在10月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发布会上,鲍威尔强调道:“我们不应将购买国债与美联储在金融危机后部署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相混淆。单纯的购买国债不应该对长期证券及金融市场的供需和价格造成实质性的影响。”换言之,鲍威尔对量化宽松有一个简单的反向定义,即要能称得上QE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能够支持长期证券价格,二是缓解金融市场的财务紧张状况。
而这恰恰就是投资者近期最为诟病的美联储问题所在,有市场人士质疑,按照鲍威尔的说辞,现在纽约联储频频的回购操作以及稳定的国债购买计划既能支持长期债券价格,又能缓解金融市场的流动性紧张状况,却不算是QE?
美国银行认为这种试图混淆概念的做法很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尽管目前打消了降息的念头,但美联储仍通过短期回购操作继续向市场注入资金,这支持了经济增长,又支持了资产的较高价格。美联储通过降低借贷成本来缓解借贷市场的流动性紧缺,这无疑为市场放大了杠杆的可用性,这相当于以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为代价来支持目前资产的价格。
简而言之,美联储竭力向市场强调购债计划并不算是量化宽松,也不能反映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立场的任何变化,主要是有2个原因。首先是前后言论一致的问题。美联储从前几次的利率会议中已经表明了“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强劲增长的势头”,既然经济表现良好,何必用到QE?另一方面的考虑是QE的释放时机,QE很可能是美联储手中一大杀手锏,当金融环境恶化到常规的政策工具也无能为力时,这时候QE才能作为最后的兜底手段出来力挽狂澜。
美联储为何可能成为危机的推动者?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已购买了660亿美元的中长期国债,并计划在2020年6月之前每月保持6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按计划进行这将令美联储的国债持有量增加约5000亿美元。
美联储的购债计划基本上就是通过两种途径来支持长期证券价格:一个是通过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现金资产和存款负债的增加,另一个途径是通过机构投资者,而这些机构往往是利用降低的融资成本大举杠杆来买国债、MBS以及其他金融资产。
美国银行的报告分析,如果美联储是从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那里购买国库券,这些机构投资者都可以将他们手头持有的国债变现,从而将其存入银行系统中。如果美联储从参与拍卖国债的主要交易商那里购买,则相当于美联储释放的流动性通过了拍卖流入了美国财政部的现金帐户,而交易商的资产负债表不变,银行系统余额也不变。但是一旦财政部将新收入的现金用于社会保障或医疗保险等方面时,这些流动性就会重新进入银行系统并增加银行的总资产负债表。
无论是上述哪种方式,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都会扩大,银行将需要增持更多的高质量流动资产来应对这部分新增的存款,例如将部分流入的存款投资在长期证券,如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甚至股票等。一旦手持大量现金的银行买无可买,将只能去买风险更高的证券或者降低贷款审核的门槛。
因此,美国银行担忧,虽然美联储没有直接给杠杆投资者贷款,但银行手头上增加的现金中的一部分会进入回购协议市场,为举杠杆购买长期国债和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提供了隔夜拆借资金。一旦出现了某些紧急情况导致银行不再愿意提供廉价资金甚至有了快速去杠杆的念头,这将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