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申报科创板的171家企业中,外资参股、控股的占到40%以上。
11月12日举行的“2019长三角外资科创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办公室主任胡日新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外资将有更多的投资渠道进入中国。“更开放的中国,会拥抱更好的产品和商品,也会更好拥抱外商资本,期望更多外资企业可以更快登陆科创板。”
在科创板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中,外资参与10家,控股4家,参股6家。这25家企业中,长三角地区共有12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有6家(上海5家,浙江1家。
这些外商投资企业中, 外方股东或由创始人和早期投资者(天使轮、首轮)组成,在境外设立;或是股权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如英特尔创业投资公司投资了乐鑫科技和澜起科技。
“这个比例反映了外资在科创领域的投入是很大的,而且科创板正好为外资提供了退出渠道。”胡日新说。
从地域分布而言,科创板企业相对集中在长三角区域,这也部分反映了长三角地区科技型企业集聚的状况。
当天论坛上发布的《长三角外资科创报》(下称《报告》)显示,长三角作为中国科技资源高度集中的地区,长期以来在创新价值链上占据高地,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产业创新各个环节的要素、机制和成果上,长三角也具有突出的领先地位。
2018 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当年全国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 19677.9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8%。这其中,R&D经费投入超过千亿元的省(市)有6个,长三角就占3个,分别为江苏、浙江和上海,长三角经费投入占全国总数的30.3%。
从R&D经费投入强度来看,全国这一指标为2.19%,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6个,其中长三角也有3个, 分别为上海、江苏和浙江。
根据科技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截至2017年末,全国总计高新技术企业130632家,长三角共34457家,占全国的26.4%。其中上海7494家、江苏13661家、浙江9047家、安徽4255家。
上海社会科学院全球化经济研究室主任黄烨菁表示,长三角作为全国的科技强区,其发展水平是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在科技投入强度上达到了全国最高的水平。“尽管这一年多来有国际市场的一些不确定性的因素,使大家对本土市场与外资合作有一定的担忧,但是合作仍然在加强。”
仅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说,外商投资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上海是中国内地外资总机构集聚最多的城市,目前共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5家,外资研发中心452家,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500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了上海全市三分之二的进出口总额,三分之一的税收和就业人数。
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陈德铭也表示,中国必须更加主动地发展基础研究、科技应用,在这方面要充分看到外资企业的作用。
陈德铭说,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给跨国公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寻求增长发展提供了中国机会。
他援引美国商务部统计数字,2009~2016年,美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存量增长了111.4%,在华净收入增长了151.3%,在华增速为美国企业在全球增速的5倍左右。2017年美国主要20家集成电路公司在华营收超过了750亿美元,约占20家企业总营收的35%;美国企业在2018在华投资收益达到了11.2%,较其在全球8.9%的投资收益要高出2.3个百分点。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报告数据也显示,2019年59%的受访企业认为收入会增加。“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40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增长最快的一部分。”陈德铭说。
接下来,外资如何才能更好地拓展中国市场?
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表示,早期外资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所以大多形成了一种模式,就是直接把国外的技术、产品拿进中国实施转化。但是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外资企业在中国实现本土化创新就显得非常重要。
“这种本土化创新,一方面是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拓展新兴市场,甚至于服务欧美市场。”黄峰说,由此一来,也可以推动中国成为创新策源地。
基于长三角良好的经济基础、科研实力以及区域协同发展的大环境,外资实现本土化创新的土壤就显得更为适宜。
《报告》建议,要优化外资企业在长三角范围内合理布局。也要加强内外资企业间互动,推进内外资协同创新发展。深化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成为科研项目转化商用的战略合 作伙伴,共同参与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共同培养本土人才,实现合作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为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并实现外资企业协同发展,2019年6月,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江苏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和安徽省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发起成立长三角外资协会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