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东
“金融科技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浙商银行非常关注。浙商银行也非常重视运用金融科技改造我行的业务流程,改进风险管理及服务客户的方式。”对于新技术将为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跳跃带来哪些新契机,浙商银行董事长沈仁康11月9日在第十届财新峰会的专题讨论中表示。
沈仁康指出,银行通过创新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这其中,金融科技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赋予了普惠金融全新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为解决普惠金融的难题提供了可行路径。“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小微企业业务作为一项战略性业务来抓,通过十多年探索,这项业务的发展和风险控制都比较好。”
战略深耕普惠金融
投放小微贷款8000亿元
近年来,浙商银行一直坚持服务小微企业、深耕普惠金融的战略定力,已建立了小微企业专营机制,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
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经超过1600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超过17%,连续多年位列18家全国性银行第一;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率仅1.11%,资产质量持续保持领先。
数据显示,浙商银行目前已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800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25万户,间接带动500万人就业,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小银行发展的普惠金融之路。
沈仁康认为,金融科技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对于普惠金融之“普”,金融科技能够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助于缓解融资难问题。金融科技不仅延伸了银行服务网点触角,提高了金融服务效率,也使得银行可以通过对小微企业经营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客户,有助于缓解银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可获得性,大幅提升银行获客数量和效率。
例如浙商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开发了应收款链平台,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切入点,将产业链上下游的大量小微企业串联在一起,实现平台化集群获客,这些小微客户即可批量获得融资支持。截至目前,浙商银行应收款链平台共落地项目2100多个,帮助11000多家企业融通了2100多亿元资金。
其次,对于普惠金融的“惠”,金融科技则可以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助于缓解“融资贵”问题。
作为国内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先行者,浙商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把应收账款改造成为区块链债权流转工具,将核心企业的信用释放给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收到核心企业签发的区块链应收款,不仅可以向上游供应商进行支付,还可随时转让给银行进行融资,从而有效化解应收账款滞压问题,盘活沉淀资产,减少企业对外融资需求,帮助企业稳杠杆、降成本。
在沈仁康看来,“银行做小微企业贷款,要有自己的定位、自身形成一套专业化经营的体系和制度,然后积极地去运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去创新产品、改进业务流程、改善客户的体验。”
积极拥抱金融科技
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力
在做好普惠金融风险防控、实现商业可持续化方面,金融科技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浙商银行这些年运用金融科技数字化技术,使得其普惠金融服务的效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提升。沈仁康表示,“要根据这个领域的特点,研究形成一套规律性的、制度化的东西,才可能较好地去管控好风险、拓展业务。”
沈仁康认为,金融科技和数字化技术对普惠金融会有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商业银行推进普惠金融要跟数字化更好地结合起来,首要是把基础打好。其中重要的一环是要有差异化的定位。由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从1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差别很大。所以每家银行要有自己市场细分的一个定位。据他介绍,浙商银行的小微企业客户的定位大部分是在500万元以下,户均贷款170万元。“现在我行每个分支机构的小微企业平均贷款规模是11亿元,一般可以支撑一家支行正常的经营。”
沈仁康指出,在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浙商银行非常重视金融科技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而金融科技对该行小微企业业务的更好发展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
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他认为,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业务发展过程中,在获客、小微企业客户有效控制成本以及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等三个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风险防控手段主要依靠经验控制、人工检测,难免出现漏洞和不足。浙商银行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结合线下风控要点,借助外部信息平台海量数据,有效还原了小微企业信用水平、行为特征及风险画像,率先实现了对客户征信信息的自动解析和控制,首次建立了“负面客户清单”,成功将风控从线下搬到线上,实现全流程风控,风险控制水平显著强化。
此外,为解决小微企业需要通过民间借贷偿还银行贷款问题,浙商银行运用科技手段推进续贷简化,大力推广循环贷,根据客群差异和风险状况精细管理,分类提供续贷方案,保障小微企业正常连续用款、降低转贷成本。目前小微循环贷款余额占比达70%,享受续贷便利客户达5万余户。
“金融科技已经成为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它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和风控能力,改变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互动方式,有效拓展了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沈仁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