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3个月后,11月5日人民币升破“7”,“打脸”今年多家预测7.35、7.5的机构。
截至当日16:30,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收盘报6.9975,较上一交易日涨327个基点,为8月5日以来首次升破7整数关口。
此前,在人民币对美元跌破7关口时,多家机构曾将全年预测调整至7.3~7.5,然而,10月后人民币稳步升值,并稳定在7~7.1区间。
目前尽管人民币已暂时升破7,但主流观点仍认为,人民币大概率将维持区间震荡。
人民币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
11月5日上午,多位交易员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预计人民币将“破7”。
上午,央行突然小幅调降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利率5bp(基点)。MLF利率下调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短时略微上行,随即人民币又震荡创近日新高。
“目前决定人民币短期走势的重要影响因素仍是贸易谈判,市场整体对于近期局势较为乐观,人民币仍有走强空间。”某中资行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不过,主流观点目前认为,人民币大概率维持区间震荡。德国商业银行新兴市场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仍然维持此前7.15的预测。
之所以如此,周浩认为,从中短期的策略来看,中国央行既需要管理市场预期,也要不断敲打市场,如果像8月前那样,让市场认为汇率将永远稳稳地维持在6.8~7的区间,那么无疑是在鼓励市场套利,这不是央行想看到的。
“因此,我们之前可以看到,在人民币破7后,当很多人都认为人民币会大幅贬值时,逆周期因子却开始对中间价发挥了很大的调节作用,在贬值压力加大时,逆周期因子的调节幅度(提振人民币中间价)往往高达近500点,这向市场释放了稳定信号。有一段时间,7.08代替了破7前的6.9成了中间价的新中枢。”周浩告诉记者。
而在近期贬值压力释放后,中间价的调节幅度明显下降,交易员认为,推动人民币大幅走升也并非央行的意图。
此外,近期美联储降息导致美元走弱。
渣打全球宏观策略主管罗伯逊对记者表示,“FOMC会议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尽管发出中性至微弱的鹰派信息(暗示此后一段时间可能维持利率不变),但美元仍继续下跌,从10月1日的年内高点下跌了2%以上。虽然美元仍然提供比大多数G10货币更高的收益,但它先前从利率差异中获得的支持已经大大削弱了。如果将2年期美元掉期利率与其他G10 2年期掉期利率的加权平均值进行比较,则美元自2018年11月以来已经失去了约125bp的利率支撑。”
美元高不成低不就
美元的后续走势也将成为影响人民币的关键。不过,周浩对记者表示,美元很难走出很大的单边行情,预计将维持窄幅区间波动,而全球汇市的波动率这一两年来都不断下降。
他表示,“人民币汇率需要以全球视角来看。其实,人民币陷于窄幅区间波动并不奇怪,全球汇市近年来波动率普遍下降,即使是流动性最好的货币对欧元/美元,也在1.1~1.3的范围内挣扎许久。”
波动率的下降由几大原因造成:首先是机器交易的盛行所致。机器或电脑程序往往是短视的,更关注短期的套利机会,但很难看清复杂的长期趋势;此外,全球央行也认为,汇率波动会滋生很多问题,即使是往常波动率较高的美元/印尼盾也在14000徘徊很久,因此央行稳定汇率是大概率事件。“由此,人民币微幅波动并不奇怪,因为外部波动率也整体降低,所以从这个思路出发,人民币快速贬值并不符合逻辑。”周浩称。
目前,交易员普遍认为,美元对人民币的走势较难判断,但他们开始转向更多看跌美元,并对G10货币提出交易建议,例如买英镑卖美元、卖美元买日元。渣打认为,欧元和人民币的稳定和改善表明,只要市场不期望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或全球衰退可能性增加,其他货币兑美元就可能进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