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论坛上,上海高中生谈方琳与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得者吉罗·麦森伯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一同讨论科研中遇到的困难和收获。语言、年龄和学术地位的差异并未横亘在他们当中。与科学家讨论完毕,谈方琳在桌布上记录下自己的收获。
在今天举行的第二届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百余名青年科学家与近百位诺贝尔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菲尔兹奖等世界顶级科学奖项获得者和两院院士共同参与桌布论坛,讨论过程中,他们可将讨论的内容和自己的收获写在桌布上。
现场的青年科学家中有12名中学生,由上海市科协选拔推荐,均为“英才计划”成员,在高中阶段跟随高校导师团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探究,并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九成以上已在国内青少年科技创新类赛事或学科竞赛中获得奖项。
谈方琳今年15岁,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高一新生,也是12名与会中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升高中之前,谈方琳曾在高校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一项“斐波拉切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的研究,并凭借该项研究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目前,她正在进行多项式方程组解的研究,试图解答多项式与结式间的关系。在桌布讨论中,谈方琳向吉罗·麦森伯克提问,科研最重要的品质和精神是什么?“不要害怕重新开始,科研中失败总比成果多”,这个答案对于目前研究未有进展的谈方琳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研究停滞了快两个月了,有些丧气,这种时候就更加需要前辈科学家的鼓励。”谈方琳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目前在研究视觉识别的高二学生郭子杨在桌布论坛中和科学家们讨论了机器人的算法和材料优化,以及量子计算在太空中的应用问题。郭子扬告诉记者,“和我们一起讨论的约瑟夫·泰勒教授是诺贝尔物理学家,但他和我们一起讨论的是计算机方面的问题,我感觉科学的思维方式都是相通的”,郭子杨说道,“我目前还在进一步优化视觉识别防治人体遭受工业伤害的算法,我觉得可以借鉴他们的思维方式。”
上外附中的高二学生胡诗成作为本桌代表在论坛上总结了与同桌十几位科学家的讨论成果,“讲好故事和做好科研同样重要,科研工作者需要提高叙事能力。”
2015年阿尔巴尼医学奖获得者谢晓亮谈起桌布论坛时,反复用了“励志”两个字,他认为这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他对记者表示,“青少年和大科学家们的交流完全没有障碍,年轻人很敢提问,科学家们也很愿意分享。”同一张桌布所串联起的少年和科学家,拥有的同样的对科学的热忱。
朱棣文在论坛中说道,许多著名科学家在20多岁时就在进行所谓诺奖级别的研究工作,今天的年轻人同样有潜力在20多岁时做出跨时代意义的科学成就,重要的是如何找到他们,并且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研究条件和走出实验室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