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着环境标志的商品正占据越来越多的摊位,超过八成的消费者愿意为此支付同等甚至更高的价格。
在今天(25日)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办的“绿色消费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环境标志25年主题活动”上,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司长邹首民表示,环境标志制度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源能源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环境标志是引导社会、公众、企业不断改进环境行为,促进可持续消费、推动绿色发展的有效手段。”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主任任勇介绍,自1993年启动至今,中国环境标志已经成为国内成功的、有影响力的环保产品认证标识。
任勇曾担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消费与生产课题组”中方组长。该项研究发现,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制度在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发挥了有效的桥梁纽带作用,既为消费者提供了绿色产品供给,又倒逼了生产领域的绿色转型。
2016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促进绿色消费,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共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奢侈浪费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基本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25年的发展,中国环境标志形成了包括标准制定、认证检查和质量保证等完整的管控体系,产品涉及汽车、建材、纺织、电子、日化、家具、包装等多个行业,形成101大类产品标准,涵盖了93万多种型号产品。
目前,环境标志产品年产值约4万亿元。中国环境标志已成为中国引导和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方面最有影响力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中国环境标志已逐步成为中国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优秀代表,在国际上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李春江说。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多地已经明确要求政府采购的产品有环境标志。北京市财政局今年3月的相关文件规定,“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政府采购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品目清单,依据国家确定的认证机构出具的、处于有效期之内的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对获得证书的产品实施政府优先采购或强制采购。”
10月起,海南省在推进政府机构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基础上,实行环境标志产品强制采购。海南省财政厅近日印发的《海南省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试行)》规定,综合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依托海南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建立绿色产品库,库内产品实行节能和环境标志“双强制”采购,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
任勇介绍,刚刚完成的《中国环境标志公众影响力报告》显示,70.95%的受访者知晓“中国环境标志”,82.06%的受访者愿意为“中国环境标志”认证产品支付同等甚至更高的价格。
“这充分说明环境标志已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任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