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正日益凸显。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研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会议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动力加快转换,金融风险趋于收敛。金融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切实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关键词语“逆周期调节”
9月以来,金融监管多次开会强调加码护航实体经济,要求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此次金融委会议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完善治理体系和激励机制,遵循金融机构经营规律,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国际资深金融专家赵庆明对第一财经表示,政策性金融机构含义是比较广的,范畴不限于政策性银行,应该还会包括其他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作用可能会更大。比如,各地政府融资平台、创投公司、担保公司等。
赵庆明说,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是慢工细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必须把握住逆周期的源头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是财政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发挥金融机构逆周期调节作用在金融委近期的两场会议中均被提及。
9月5日,金融委会议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并提出金融机构要克服顺周期思维。
第八次会议则进一步细化,强调发挥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此前对第一财经表示,针对当前经济情况,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也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金融机构也要有逆周期的思维。加大对信贷的支持力度,一方面不仅有助于投资、消费的稳定,也可以使金融机构平稳运行。
此外,根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9月以来共有4次会议提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基础上,坚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并适时预调微调,及时运用普遍降准和定向降准等政策工具。
9月5日,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并提出金融机构要克服顺周期思维。
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9年第三季度(总第86次)例会,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办好自己的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合力。
9月27日,金融委会议再次强调继续实施好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中金宏观在最新研报中表示,虽然减税降费对企业投资回报率有小幅支撑,但8月工业企业利润与收入增速都有下降,显示在通胀动能减弱的环境下,总需求增速放缓可能侵蚀了减税的积极效果。往前看,有空间更有必要进一步及时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以对冲增长和企业盈利的压力。尤其应当降低企业的实际有效融资成本,政策调整宜早不宜迟。
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并引导重心下沉
一直以来,多数中小银行都是支持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此次会议则进一步强调了中小银行的这一作用。
此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特别强调,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中信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董事总经理王超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当前货币金融领域的突出问题,也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疏通的重中之重。差异化的资本工具发行政策有助于进一步优化金融体系资源配置,在对银行体系提供资本支持的同时,实现金融体系银行融资合理配置的双重功能。
今年以来,各银行补充资本动作不断。除了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外,永续债、转股型二级资本债等创新资本工具也逐步推出,丰富了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工具的类型。而由于中小银行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利好中小银行的政策也在不断释放。
“目前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都已发行过无固定期限债券,金融工具的创新是循序渐进的,建议对于一些资质优良、内控较好、资金聚焦主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提供支持较多的银行,未来也可以通过发行无固定期限债券补充资本。”王超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