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办好自己的事。”9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9年第三季度例会内容这样提到。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认为,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增长保持韧性,增长动力持续转换。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双向浮动弹性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逆周期调节的要求,宏观杠杆率高速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升。
几点不同
在国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背景下,与二季度的会议内容相比,此次会议内容有哪些不同?第一财经梳理如下:
关于逆周期调节:二季度会议的表述为“适时适度实施逆周期调节“;此次会议则提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形成合力。
关于货币政策:二季度会议的表述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此次会议的表述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同时,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二季度会议强调“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此次则强调“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
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上,二季度会议表示“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此次会议则改为“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关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方面:二季度会议表示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三季度会议则新增了“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推动实际运用”的表述。
具体来看,此次会议指出,要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的深刻变化,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认真办好自己的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形成合力。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保持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相匹配,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逆周期调节加码
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需要特殊举措,逆周期调节正在不断加码。
早在8月31日国务院金融委第七次会议上就明确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定位,并提出5项具体措施。其中包括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把财政政策与货币金融政策更好地结合起来、继续做好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相关工作、挖掘投资需求潜力、强调多渠道补充银行资本等内容。
9月4日,国常会确定了提前下达明年专项债部分新增额度并扩大使用范围的方案;9月16日,全面降准落地释放流动性。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认为,总体而言,上述政策组合既有行动又有节制,也兼顾短期形势和长期目标,资本市场的反映较为积极。
中国银行研究院在9月25日发布的《四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要正视当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加码逆周期调节。
首先,财政政策应加力增效,助力基建托底经济;其次,适时加大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对制造业等领域的支持继续发挥好逆周期调节作用,把握好降准、降息的时机;第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报告》表示,考虑到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改变带来的外汇占款趋势性下降的压力,我国存款准备金率有继续下降的空间,再次降准可观察经济运行情况。考虑到货币市场利率降幅有限,为进一步引导实体经济融资利率,未来央行有望进一步降低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等方式,以引导金融机构负债端成本下降。
近期,欧洲央行重启QE、美联储开启了年内第二次降息,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为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提供了空间。关于我国货币政策取向,央行行长易纲24日表示,中国是一个大型的经济体,我们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所以我们决定货币政策也主要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来进行预调和微调。
易纲称,并不急于像其他国家央行那样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我国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个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