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上午,博鳌亚洲论坛于北京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联合发布《“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案例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污染治理、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绿色能源、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绿色金融六个方面,选取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成功案例,总结了“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经验。这也是博鳌亚洲论坛首次就广义发展议题发布研究报告。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指出:“发展不是单选题,只有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家才能行稳致远。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临近,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包容和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越来越迫切。这不仅关系到个人和社会的福祉,也关乎人类和地球的永续发展。”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副秘书长张洁清对报告进行了简要介绍。她称:“这份报告主要是介绍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行业在绿色发展上的具体实践,而这些项目选择的标准,一个是要合规,二是它们确实取得了成效、得到了认可,并且可以进一步来推广复制。”
在污染治理方面,报告选择了中国的蓝天保卫战和以色列污水处理回用两个案例,从国家层面来揭示环境污染问题关系到民生福祉,证明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理念的提升、政策的创新、技术的支撑等系统性的努力。在生态系统管理和保护方面,报告介绍了印尼的海岸生态管理和缅甸的森林管理的成功经验,从社区层面来展示如何协调人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
在绿色能源方面,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和马来西亚分别通过在三种可再生能源上的实践,示范如何通过绿色能源建设和产能合作解决发展中的能源需求问题。越南的产业园区亿达集团项目和埃及的苏伊士运河经贸区则从绿色生产方面,展示不同业态下的绿色理念以及取得的成效。
在绿色生活层面,报告选取了韩国的生态标签制度和智利圣地亚哥可持续交通的案例说明,引导绿色消费可以在解决发展问题的同时提升民生福祉。而在绿色金融方面,报告通过介绍赞比亚的太阳能磨坊和埃塞俄比亚万宝农业园,展示了小而美的绿色可持续金融实践。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发展,重要的是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张洁清认为这些案例背后蕴涵着共性的启发,“绿色发展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此外,张洁清补充道,绿色发展的实现离不开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共商、共建和共享,各方在发展理念、产能合、技术转移、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合作才能有效推动绿色发展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