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多家互联网大公司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腐“大风暴”。
8月2日,滴滴公布2019年上半年查处30余起内部违规事件,有29人因严重违规被解聘,其中10人因涉嫌违反法律法规被移送司法机关。
7月31日,百度通报了12起内部腐败事件,涉事14人,均已被辞退,部分员工被警方正式刑事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7月19日,小米内部通报,两位员工因违规舞弊,已被辞退并移送公安机关,其中一位是创意部总监赵芊索要供应商好处费700万元。
7月16日,360公司在内部发布通告称,知识产权资深总监黄晶因收受多家代理商的贿赂,已经被捕。周鸿祎朋友圈发文称:要切掉权力腐败的“烂肉”。
小到虚报差旅费,大到受贿几百万千万,互联网腐败事件年年有,但要数今年曝光的最多。并且,互联网企业大多都是自报家丑,主动公开反腐消息。
为此,有人称2019年是“互联网反腐大年”。
当然,反腐败的路也并非今年刚刚开始,早在此前,许多互联网公司已经暗暗下了不少功夫:
比如,阿里早在2012年就开始反腐,至今已有包括杨伟东、孔奇、卢梵溪等多位高管“下课”。阿里在2009年就成立了“廉政部”来反腐,而“廉政部”的第一位首席风险官,竟是获得过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称号前刑警邵晓锋。
2017年,京东联合其他互联网企业,成立了“反腐联盟”,只要某位员工在一家腐败了,其他家全部拉黑,终身不得进入互联网行业。
此外,百度成立了“职业道德委员会”,美团设有“重案六组”,去哪儿网成立了“内审部”……
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互联网这个钱多的地方,更是不安生。那么,为什么互联网企业腐败这么多?为何今年反腐如此集中?又有哪些反腐的经验值得借鉴?下面来看看大头的分析。
一个企业在百人以内,一亿元规模左右时,创始人基本能很好地控制好人、财、物。当人员规模上升到几百乃至上千人,业务快速增长时,很多人开始掌握各种权利,又尚未建立起很好的内控,这时就出现了寻租的空间,容易滋生腐败。
互联网公司发展较快,尤其是滴滴、共享单车等,三四年时间多轮融资,快速膨胀为百亿元估值甚至千亿元估值的公司。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共享单车区域运营管理者,大概是90后年轻人,一下子从管理一两个人到管理几百人,预算从原来的百万元到亿元甚至十个亿元。巨大的利益诱惑,企业没有严整管理,若管理者缺乏对职业发展的充分认识,很容易走向腐败。
这些年来,华为经过多年沉淀,建立了一套反腐体系。
第一点是职责分离。比如需求方和采购方角色分离,需求方提出采购需求,采购认证部的专家团先受理,然后专家团根据采购需求,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同类服务的Top10服务商,并优先从中招标。
为了防止采购认证部徇私舞弊,需求部门也将参与到技术评审中,去甄别采购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需求和采购职责分离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制衡。
第二点是流程监督。比如华为的采购属于高风险职位,所以公司规定了明确的流程——需求申请、需求审批、专家团认证、寻找供应商、招标等,还有审计和稽核机构会对流程进行审计。任何人不能绕过流程,流程意味着有规则可循。
第三点是,华为对关键岗位比如采购部,一般选择有经验的老员工任职,老员工的股票收入都会很高,相对比较禁得住利益诱惑。而且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腐败的成本很高,很可能是直接进监狱,或者没收股票等。
第四点是,华为对于腐败行为的惩治毫不手软,一旦发现就严惩,提起诉讼,关进监狱。同时还欢迎员工对腐败行为进行监督,曾经还采取过反腐败的奖励措施,一旦腐败行为被举报被抓,没收的费用将发给举报员工作为奖励,鼓励大家来监督。
此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建立起员工从公司获取正向收入的机制,引导员工的收入只能来源于公司,对公司以外的收入(如供应商)严厉打击。当然,就如大禹治水,河道要疏通,而不是一味堵塞,员工才不会挖空心思去别处揩油。
最后,不要用经济去考验人性。而为了不考验人性,要让员工觉得自己没有权力,若员工觉得自己权力很大,这恰是最危险的时候。
互联网公司大面积腐败的原因如下:
1.“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这点线上线下亦然。互联网企业的权力在于线上的巨大流量入口,尤其在关键岗位的部门负责人,甚至关键员工都对各类供应商具有生杀大权。
互联网风口下巨额资金涌入,公司为了抢进度,赋予了关键员工较大权力。要想进入类似像BATJ、TMD等这些大流量体系,供应商暗下行贿关键员工的方式,便成为了一种竞争的手段。无非是以往线下商超的腐败模式转移到的线上而已。
2.这几年尤其今年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公司的流量基本走向衰竭,意味着竞争加剧,利润却越来越低。而内部消除腐败也是优化运营效率的一种方式。
3.互联网大公司经过十多年发展,内部管理日趋官僚,中层管理臃肿,执行效率明显下降。各大公司借助主动反腐,借机换血,打掉山头。
4.互联网企业大起大落,一些快速膨胀的“独角兽”企业,今天可能融资几亿美元,明天可能一夜之间人去楼空。这让一些手握权力却没有安全感的员工,为了降低未来的风险,滋生了“先把钱拽到自己的口袋再说”的想法。
5.互联网行业员工流动性太大,在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时,部分人凭借经验和技术优势频繁跳槽,并且抱有侥幸心理,在上家腐败,然后尽快跳到下家。
同时,大的政治环境把反腐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互联网公司也担心在公司以外被查,然后顺藤摸瓜牵涉出很多关联公司和人,与其被动等待,还不如主动出击。
今天互联网企业的大面积腐败,很大程度上是行业发展太快造成的。
关于如何反腐,我认为首要对象不应是人,而是互联网企业现有制度的缺陷。很难完全依靠道德去约束员工行为,但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成为杜绝腐败的基础。
其实,我并不认同2019年是“互联网反腐大年”这一说法,真要算,应该从2012年阿里“干掉”聚划算总经理阎利珉说起。
互联网反腐也并非现在才有的新闻,对于BAT来说已是家常便饭。过去几年,阿里每年都会“干掉”一些腐败的高管和员工,甚至每年都会送一定数量的腐败者进监狱。
所以,对于互联网大公司来说,反腐已是日常性工作。近来,又有不少公司曝出反腐,比如小米高管贪污700万元被警方带走,因此大家对反腐的关注度比较高。
针对腐败问题,制度的警示和企业价值观的引导很重要。一旦出现苗头就及时扑灭,防患于未然。比如,之前阿里程序员写代码抢月饼被开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行为再小,逾越红线了就要严惩。
公司的制度、监督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却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腐败问题是个拉锯战,就好比法律若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不存在犯罪问题了。
最后,站在员工的角度,有几句话想送给大家:
专业能力,决定你飞多高;而职业道德,决定你飞多远。
遵守职业道德,不会帮助你一路成功,但是会防止你瞬间失败。
违反职场道德和法律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它们会毁了你的职业生涯,甚至,会毁了你的一生。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