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产业项目导入的速度,快得有些让人吃惊。
9月12日上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首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和开工,其中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超过110亿元。
此时距离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揭牌以及首批新设企业取得营业执照,不到一个月。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说,近期新片区管委会会同各开发公司正在接洽的项目近200余个。通过前期洽谈,已具备签约落地的储备项目有70余个,涉及总投资近1000亿元。
接下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将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不定期举办重点项目的集中签约,推动企业加快开工建设,持续掀起新片区开发建设的热潮。
什么企业来了
按照规划,临港新片区今年要落地1000亿元产业项目,并在这一规模的基础上,持续引进国内外高能级项目,努力保持20%左右的高速增长。
朱芝松说,高端产业项目和总部企业正在加快集聚,迎来了产业项目导入的高潮。
12日开工的临港智造园八期新能源汽车部件产业园,毗邻特斯拉I期超级工厂,总占地面积约5.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人民币3亿元,预计于2020年底竣工。“现在的招商情况非常好,基本上已经被预订空了。”临港集团奉贤公司总经理邹林昆说,随着特斯拉落户,一批相应的供应链企业、零部件企业也将落户。“我们对企业的产值、税收、投入都有要求,新片区的吸引力很大。”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是我国科学卫星的主力军、应用卫星的生力军,截至2019年8月,已经成功发射了以量子通信卫星-墨子、暗物质探测卫星-悟空、北斗导航卫星为代表的47颗卫星,成功率100%。为了满足在研卫星任务并积极推进航天产业化发展,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计划分三期建设,在临港自贸区新片区内完成180亩的园区建设。
9月12日签约的项目,是作为二期项目的中科院微小卫星模块化智能制造与应用创新平台,投资规模3.4亿元。
“预计未来十年内,我们将在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研制数百颗卫星,涉及国家重大空间工程、前沿科学任务、航天产业化发展,有效带动航天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达到数百亿元。”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周四根说。
聚力成半导体(上海)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硅基氮化镓外延片、碳化硅基氮化镓外延片的研发和生产的企业。聚力成计划总投资50亿元,在临港建设全国、甚至于全球领先的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氮化镓技术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
以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是继以硅为代表的第一代半导体材料和以砷化镓为代表的第二代半导体材料之后,在近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半导体材料。氮化镓器件也是目前全球半导体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是各国竞相占领的战略技术制高点。
聚力成半导体(上海)公司董事长刘箭说,项目总体规划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主要投资作为产业价值核心、技术核心的氮化镓外延片生产工艺,投资规模约16亿元;第二期主要投资产业链中游不可或缺的氮化镓晶圆代工厂,投资规模约34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简单统计发现,首批集中签约的23个重点项目中,集成电路项目有6个,高端智能装备、平台及其他项目各4个,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总部经济项目各2个,离岸贸易、高端装备项目各1个。
也就是说,这些项目基本都是围绕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战略的三大功能: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功能、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功能、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功能。
面向未来的前沿产业功能,是以加快形成临港地区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中心为目标,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绿色再制造7个领域为代表的前沿产业,促进新片区形成智能制造业的功能集聚。
面向国际的高端服务功能,是以打造新片区高端服务为核心,提升新片区新型国际贸易服务、高端金融服务、高端航运服务以及科技服务能力。
面向全球的创新策源功能,是发挥新片区的创新优势,增强新片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项目落地加速度
这些高端产业项目和总部企业,不仅在加快集聚临港新片区,也在加快实现落地。
12日,位于临港装备产业区的新奥动力微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开工。该项目占地30亩,投资4.5亿元,专注于微、小型燃气轮机的研制,未来将用于100千瓦、300千瓦及系列化微型燃气轮机的研发与产业化制造。这里,也将是新奥动力未来在国内最大的产业基地。
这一项目的落地,推进速度非常之快。8月29日,新奥动力摘得临港重装备产业区B09-03地块,这是临港新片区成立后先行启动区域内第一块出让的工业用地,也标志着新片区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
从摘得土地到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新奥动力微型燃气轮机研制项目仅用了5天时间,审批服务跑出了临港新片区的加速度。
新奥动力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受到临港新片区重大政策红利和高效审批服务的鼓舞,将借助新片区高端制造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把发展重心移入新片区,加快项目建设投产。
投资3.4亿元的中科院微小卫星模块化智能制造与应用创新平台项目,计划9月12日取得工程规划许可证,9月20日取得施工许可证后正式开工建设,并在2021年底建成投产。
周四根也表示,在土地出让、项目审批等各个环节的办理中,充分享受到了临港自贸区新片区金牌“店小二”的优质服务,深切感受到了临港自贸区新片区的工作速度和效率。
不仅是审批,临港新片区也在积极利用政策优势,为更多的新业务拓展空间。
比如,离岸贸易是新片区要发展的新型国际贸易服务产业之一。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企业营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军说,企业的离岸贸易、转口贸易、包括转卖业务,以前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政策障碍。“我们已经整理了企业这方面的诉求,并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接洽,政府部门也在积极对接这些难点和企业的痛点,希望利用新片区的政策去突破这些障碍,帮助企业扩大这类业务的规模。”
朱芝松说,当前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推进总体方案和50条特殊支持政策的全面落地,形成其他地区较长时间无法比拟的政策优势。同时,根据“政策从优”原则,今后上海市域范围内,任何地方有超过优于临港新片区的政策制度规章,在临港自动适用。
“各位企业家在上海市甚至全国范围内,各地推进开放型经济有什么好的做法经验,也可以告诉我们,给我们提出建议。”朱芝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