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改革第一村”——小岗村,随着“村民变股东”的改革落地,村民手中的“股权证”摇身一变成为了银行认可的“活资产”。而在相隔不远的宿州市,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产业联合体已超过250家,农业产业化发展产生了大量资金需求。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随中国银行业协会走访调研安徽地区了解到,以农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通过创新产品、优化服务,将金融“活水”引入“田间地头”。
“红证书”变“活资产”
2016年12月,以小岗村集体资产为基础的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成立,1028户村民持有合作社3026万元股权,并颁发股权证。这是小岗村“三变”改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重要一环。
“三变”改革后,草莓种植户杨伟家里11口人都成了小岗村的股东,去年共分红5000多元。正是农业银行应时推出的“兴农贷”产品,将杨伟手中的“红证书”(股权证)变成了“活资产”。在抵押股权证并经过农行工作人员的现场勘查,他获批了10万元贷款。
杨伟的草莓采摘园位于大包干博物馆对面,有约16亩地,30个大棚,日常维护的人工成本较高。“以前贷款必须找担保人,且必须是公务员或教师。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找担保很难,另一方面也不想麻烦别人。”他说。
谈及使用“兴农贷”的感受,杨伟表示:“农行的服务比较好,业务都是上门来办。而且利率较低,相比以前借款的银行,10万元贷款一年能省4000元。”
据介绍,凡是小岗村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的有金融需求农户,将集体股份股权证质押给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即可向农行申请3000元至30万元不等的贷款。同时,“兴农贷”采用循环使用方式,在一年的授信额度内,可随借随还,利随本清。
此外,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凤阳县中都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凤阳县农行三方合作,按照3:4:3比例分担贷款风险。其中,凤阳县中都融资担保公司和凤阳县农行按照7:3的比例分担贷款风险,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设立小岗村风险补偿基金,用于向中都融资担保公司提供30%的反担保。
在担保费方面,凤阳县担保公司负责人张敏介绍,该公司对“兴农贷”客户的担保费率仅为0.8%。担保费在贷款过程中提前收取,若村民提前还款,公司将退还剩余天数的担保费。目前,该公司在凤阳县的担保余额为490万元。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这一模式还没有出现不良贷款。
联合体带动产业融合发展
立秋之后,在宿州市淮河种业有限公司(简称“淮河种业”)总经理李清武的地里,高粱长势正好,高粱穗已经压弯了枝头。他介绍,这一品种的高粱在10月底成熟收割之后,将直接运往茅台集团旗下的习酒公司,作为习酒的原料。
作为宿州市当地的农业企业龙头,淮河种业牵头成立了种粮联合体,采取“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三位一体运作模式,共种植了4万亩高粱,其中李清武自己种了1万亩。
在分工方面,淮河种业负责联合体生产经营计划、生产标准的制定、良种及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栽培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和销售;淮河农机等合作社为联合体提供全程机械服务,与家庭农场签订作业服务协议,安排统一作业服务;家庭农场按照龙头企业的技术标准,负责粮食生产。
李清武表示,在联合体运作中,除了家庭农场外,公司需要租用农民的地。此外,农业肥料、农机具更新等也产生了大量资金需求。他说:“通过联合体生产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用款季节性也强,利息高一点对我们影响都很大。”
农行宿州分行为其提供了490万元贷款用于日常生产经营周转。李清武介绍,该公司与农行的合作已经持续了三年,在利率方面实行基准利率。同时,贷款由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农行宿州分行负责人透露,下一步为李清武量身定制了一次授信三年,随借随还的服务方案。
此外,淮河种业还将联合体下有信贷需求、诚信经营的家庭农场推荐给银行,并由联合体提供担保,帮助农户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