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非洲猪瘟疫苗有望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据央视新闻,中国农科院10日发布消息称,我国非洲猪瘟疫苗研制在今年4月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成功后,8月疫苗研发工作又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已完成了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突破了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近期已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信建投期货养殖产业研究员魏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表明我国非瘟疫苗的研制处在平稳有序的过程中。不过,临床阶段也是疫苗研发的最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疫苗真正诞生还需要耐心等待。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认为,后期主要是检验临床效果,并进行相应评估后决定是否可以商用使用。
阶段性成果后又取得“重要进展”
今年5月,中国农科院曾通报,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主要取得五项进展:
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二是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实验室阶段研究证明其中两个候选疫苗株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三是两种候选疫苗株体外和体内遗传稳定性强。四是明确了最小保护接种剂量,证明大剂量和重复剂量接种安全。五是临床前中试产品工艺研究初步完成。
此次阶段性成果取得的“重要进展”主要指,一株双基因缺失弱毒活疫苗在完成实验室安全评估与有效试验之后,开始突破规模化生产技术瓶颈,向农业农村部提出生物安全评价申请,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中信建投期货研报显示,“分离毒株”、“创制候选疫苗”都属于疫苗研究的临床前阶段。这一过程相对容易,但到临床实验成功则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此前国外的疫苗研发也基本在临床阶段才发现诸多难以攻克的问题。因此后期的临床实验将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
中信建投期货首席分析师田亚雄称,一般来说,兽药研发一般需要3-8年时间,通常分为发明发现、非临床(临床前)研究——所谓“创制候选疫苗”就处于这一阶段、临床和上市后四个阶段。
魏鑫认为,疫苗研发最关键,同时风险和困难最大的阶段,是临床研究阶段。此前欧洲创制的减毒疫苗也是在临床阶段发现具有副作用、不能阻绝传染等问题。因此进入临床并不等同于非瘟疫苗能够在短期内上市。
疫苗概念股将现情绪性利好
非洲猪瘟最大问题是,100多年来尚无有效疫苗。爆发疫情的国家,消灭疫情需要5-8年,甚至几十年。持续的疫情导致国内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
魏鑫认为,非洲猪瘟疫苗走向临床阶段,使得生猪行业看到了希望。如果疫苗能够研制成功,将解决养殖企业面临的超高风险,从而使猪肉供应回到正常轨道。
林国发称,目前多个部委积极出台养殖补贴、信贷优惠等政策支持生猪复产。尤其是当前猪价高,利润足够,养殖户信心逐步恢复,仅有疫情不确定仍影响养殖户的复产态度。如果疫苗研发成功,疫情担忧消除,产能将会加快恢复,明年四季度后可大量提供出栏大猪。
他认为,养殖企业产能恢复将获得丰厚利润,生猪养殖股价有望进一步上涨。
魏鑫则认为,一方面,这一消息可能对动物疫苗板块产生利好,但非瘟疫苗的研制之路还很漫长,因此主要是情绪性利好;另一方面,养殖板块可能受到情绪性的利空影响,市场可能认为,养殖行业在疫苗诞生之后,肉价下跌,大型企业利润会回落至原有水平。但非瘟疫苗只是进入临床,一年内的猪肉价格仍然会使得大部分养猪企业利润高企;同时非瘟疫苗也将使得整个行业更加平稳地发展,大型企业可以继续从成本管控、养殖管理、规模化、产业化的优势中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