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经常关注中国的上市公司,最近几年,也许你会注意到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
不少由创业代企业家掌控的上市公司,纷纷出现业绩大跳水、造假诈骗、债务危机、商誉大减持、大股东掏空、盲目多元化、涉入不正当官商关系等问题。
多个省份的首富变成了“首负”,有的风口明星成了流星,有的企业名人现身社会丑闻榜。
从世界500强的华信、安邦,到“白马”康得新和康美药业,到乐视网、浙江新光、辅仁药业、东方金钰、天元锰业、银亿集团、藏格控股、东方园林、承兴控股、凯迪生态、神雾环保等,莫不如此。很难说这些失败都是金融去杠杆等客观原因。大部分其实都是咎由自取。
现象二:
不少由职业化企业家掌控的上市公司,在领先于中国市场的基础上,正向着世界级企业迈进。
比如:潘刚领导的伊利,万隆领导的双汇,方洪波领导的美的,董明珠领导的格力,郁亮领导的万科,胡杨忠领导的海康威视,庞康领导的海天味业,汤玉祥领导的宇通客车,孙飘扬领导的恒瑞医药等。
作为马云接班人的阿里巴巴张勇和蚂蚁金服井贤栋,其实也是职业化企业家。
所谓职业化企业家是指,他们最初加入企业时并不是企业的所有者和控制者,而是职业经理人。但后来他们逐步成长为企业领导人,同时通过企业改制或股权激励拥有了一部分股权,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之一,并对企业发展具有高度的掌控力。
企业家精神
上述现象对我们有何启示?
首先,企业家至关重要。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家经济是燃料充足的增长型、创新型经济。正如当年拯救了克莱斯勒汽车的艾柯卡所说,只要有50个企业家,就可以从危难中拯救美国。日本的松下幸之助也说过,一个企业的兴衰,70%的责任由企业家负责。
其次,企业家精神天然地与企业创始人和所有者相关联。
作为创业代企业家,其能动性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但是,这种能动性是不是等于“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则要画一个问号。如果创业代企业家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或者小富即安,浅尝辄止,都不可能造就长久的企业,伟大的企业。
也就是说,ownership(所有权,物主)和entrepreneurship(企业家精神)是有所不同的。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敏锐地发现机会,承担风险与不确定性,不断创新,永葆“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创造的欢乐”。“企业家=富豪”、“企业家=私企老板”等看法都是误区。
近年来中国不少创业代企业家所出的问题,本质上是他们偏离了企业家精神的正道。他们事实上已经不再是企业家,只是企业主而已。弄的不好,连作为企业主所拥有的资产也会被拍卖,什么也留不下来。
第三,企业家精神必须和职业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相结合,才有远大前程。
也就是说,要坚守主业,坚持培育核心竞争力,坚持在管理和创新上精进。举凡中国具有常青树特征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在专业化道路上追求卓越与极致的人。早期如张瑞敏、周厚健、李东生、麦伯良,后来如潘刚、郁亮、方洪波,都更像职业化企业家,以企业为家、为使命,同时是经营企业的专家,在原有基础上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如何成为职业化企业家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待“职业化企业家”这一现象,我们也会发现,形成职业化企业家的方法,主要是对职业经理人进行恰当而充分的激励,增强其进取心和风险偏好,如此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企业家,领导企业走长远的路。
这里的要点有三。
他们必须成为企业管理团队的核心,而且长期稳定。这样,他们的愿景,以及对愿景的落实,才是长期的。
对他们以及对更广大员工的激励,必须符合人力资源市场充分竞争的需要。在这方面,全球互联网公司过去20多年已经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借鉴。
激励的本质不是给企业家多少钱,而是激励企业家帮助公司和利益相关者创造多大价值。企业家个人的收益是企业做大蛋糕后的附属物,是分享创造红利。
同样是上市公司舵手,同样是分享企业利益,为什么某些创业代企业家采取了“掠夺”方式,而职业化企业家采取了“创造”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对后者的激励机制是一种增量方式,正和方式,先创造再分享的方式。而前者追求的是“内部人控制”的“控制权回报”。
来看几个案例。
2012年,美的交接班,创始人何享健交班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而不是家族成员。2012年,美的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7亿,而到2018年,这个数字增长到202.31亿元,充分反映了职业化团队的能力。目前美的的市值接近3800亿元,通过股权激励,方洪波目前持有1.37亿股,占总股本的2%,市值70多亿元。2018年方洪波的年薪为808万元(税前),分红为1.78亿元。
2014年,海天味业上市,市值超过500亿元。当时有分析师认为股价过高。而现在海天味业的股价市值已经在3050亿元左右,翻了两番多。海天的改制完成的很早,作为海天味业董事长的庞康目前持有2.58亿股股票,接近10%,市值突破300亿元。2018年,庞康的年薪为484.96万(税前),分红高达2.5亿元。海天味业副董事长程雪持有股票的市值也有90亿元。海天味业2018年年报称,过去实现了“五年再造一个海天,营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海康威视2001年成立,2010年上市,目前市值为3200亿元左右。海康威视是自2006年开始实施国有上市企业股权激励之后,唯一被国资委批准实施了4次股权激励的公司。海康威视董事长胡杨忠目前持有1.82亿股股票(其中有部分为个人在二级市场增持),市值在50亿元以上。
伊利股份1996年上市时的市值为4.2亿元,目前接近1800亿元,增长了420倍。通过股权激励,伊利董事长潘刚目前为伊利第三大股东。潘刚2004年提出2005年要达成百亿销售目标,2005年提出2010年进入全球乳业20强,2009年提出2015年进入全球乳业10强,行业都曾存疑,但无一例外都实现了。截至今年上半年,伊利半年营收超450亿,距离2014年提出的“五强千亿”目标近在咫尺。
上述案例说明,对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做强做大的可靠之路。而当他们把公司真正做大后,他们的回报并不亚于很多创业代企业家。将这些优秀公司和那些问题公司相比,最明显的区别是,职业化企业家喜欢走专业化之路,坚持在某个确定的大市场上深耕,有远大的职业抱负,希望成为世界性领导者。他们自己的命运押在把企业做好、做强、做久这唯一的一条路上。而某些创业代企业主,主要考虑的是怎么赚钱。只要赚钱,哪怕是快钱、投机、割韭菜,也在所不惜。最后出问题是必然的。
“职业化企业家”主导的上市公司的成功,除了个人的突出作用外,也离不开团队的作用。随着公司越做越大,增长难度越来越高,不依靠团队共同参与精益管理和创新,单靠一个企业家的头脑和敬业,注定是不行的。
以美的集团2014年的激励计划为例,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激励对象为681人,行权数量接近1亿份。以伊利股份9月6日披露的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修订稿为例,拟在2019-2023年间,向480名核心团队人员授予1.524亿股限制性股票,其行权条件是:公司未来5个年度净资产收益率(盈利能力)不低于20%;分红率(投资者回报)不低于70%;以2018年净利润为基数,连续5年不低于8.2%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成长性)。可见,好的股权激励计划除了激励企业家,也是对团队的激励,对长期的激励,对成长的激励,是“努力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激励。
华为没有上市,但华为是一家所有股权都由员工持有的公司。这是华为强大而可持续的驱动力之所在。像余承东这样的领导人,也是职业化企业家的杰出代表。
“职业化企业家”的新时代
通过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迈向世界一流企业,这是中国优秀上市公司的下一步。
在这个过程,一个可见的路径,是创业代企业家的职业化和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化。
创业代企业家的职业化,最突出的样本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万科创始人王石、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等,他们都实现了作为上市公司董事长和CEO的顺利交接班。中国平安的马明哲、华为的任正非也是卓越的代表,他们虽然仍在一线,但都致力于打造接班人团队。这些企业家是充满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同时是深谙现代公司治理的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专家。
由于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新生的创业代企业家天然具备了职业化特征。以美团王兴、头条张一鸣、拼多多黄峥、大疆汪涛等为代表的新生代,融合了企业家精神和专业主义,将是中国创新经济的有力推动者。
而职业经理人的企业家化,意味着在充分竞争的中国市场上,今后的大批领军者将是“职业经理人+长期承诺者+股权所有者”的聚合体。目前已经具有市场领导地位的上市公司的掌舵者,就是职业化企业家的活生生代表。而采用约束与激励并重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将管理层和员工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愿景深度捆绑,这将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过去并未过去,远方还有远方。一个“职业化企业家”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秦朔朋友圈”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