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半年报披露已落幕,从银行业2019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情况看,上市银行整体业绩改善,不乏营收、盈利双位数增长。
而银行业整体对金融科技投入的重视,在上市银行半年报中相关披露的数据中可见端倪。几乎所有上市银行均在半年报中提出加强科技赋能,“宇宙行”工商银行更是直接提出要“科技立行”。
这半年以来,金融科技与银行业的关系正在越发紧密。
一位股份行科技条线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根据行内规划,在金融科技范畴的投入是最“不吝惜”的,下半年投入仍将继续增加,科技人才的引入需求也一直比较旺盛。
“全行业整体的趋势都差不多。”他补充道。
科技投入至少千亿
在2019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年“陀螺”(GYROSCOPE)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下称“评价”)中,其中体系智能化能力披露了各家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真实投入。从数据来看,上榜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从此前普遍占总营收的1%升至2%,而部分城商行金融科技投入占比达到了3%以上。以此进行计算,银行业整体每年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至少近千亿元。
具体来看,评价披露,在金融科技投入方面,排名前5的银行在金融科技占总营收的比例均达到了2%以上。其中,平安银行和光大银行的金融科技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2.98%和2.71%,按照两家银行2017年营收计算,金融科技投入约为31亿元和25亿元。
而国有大行中,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金融科技占总营收占比较高,分别为2.17%、2.21%和2.11%,按照2017年建设银行总营收6216亿元计算,金融科技的投入就达到了134.8亿元,农业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也达到了120亿元,中国银行投入约为102亿元。
从半年报中部分银行披露相关科技投入数据看,这一加大科技投入的趋势仍在2019年得以延续。
平安银行半年报中披露,2019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科技投入在去年较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就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合计同比就增长36.9%。
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指出,报告期内,支出方面,招商银行业务及管理费381.57亿元,同比增长12.69%。其中,员工费用同比增长14.18%,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增长12.79%。其中业务及管理费增长主要是因为集团实施3.0数字化经营模式转型推进金融科技战略落地,并针对数字化网点建设、两大App经营和各类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专项费用投入,进而匹配投入相应IT软硬件资源及开发人力。
银行科技赋能的短板解剖
大手笔的科技投入是否能给银行业带来理想的收益?半年报有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似乎并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
招商银行半年报中披露,报告期内,集团成本收入比27.59%,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本公司成本收入比27.81%,同比上升1.07个百分点。
平安银行半年报中则披露其2019年上半年报告期内,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打造了AI中台、银行私有云平台、数据中台、分布式PaaS平台、项目可视化平台等基础平台。其中,银行私有云平台通过持续推广基础设施的云化部署,开发资源交付周期从过往2周下降到3天,仅为原来的25%,资源交付量从单周250台到单周2800台,提高11.2倍,在大幅提高交付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
从成本收入情况看,其因持续加强战略转型的投入,其业务及管理费达199.81亿元,同比增长17.7%,成本收入比29.46%,同比减少0.20个百分点。
一位股份行零售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银行业金融科技的投入最大头在于科技人才。尤其是顶尖的技术工程师,这类人才成本高,且在国内十分稀缺。银行想要吸收这部分人才需要面临和BATJ的激烈竞争,从薪酬体系上银行不算占优势。所以现在不少银行选择去国外挖人。
“国外的技术工程师一方面经验更加丰富,一方面价格相对合理。银行也要精打细算。”前述股份行人士笑称。
但整个银行系在如此巨额科技投入下,能否带来更好的收益,该人士认为取决于能否真正实现智慧经营。将科技成果更多应用于经营中,优化流程、优化体验、增加客户黏性等等,最终实现一个虽然加大科技投入但可以改善成本收益率的结果,目前银行也在探路阶段。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相较目前银行零售转型与科技赋能的目标,目前依然存在缺口,对科技必须持续投入。
他指出,举例来说,很多银行都在做电商,但是依然比不过淘宝、京东,核心原因就是技术的投入仍然远远不够,对客户体验的把握不够。所以要引进更多的技术人员。包括从国外引进人才,不断投入提升用户体验和使用效率,进行更多银行业的创新。从这个层面来说,银行可以提升的空间还有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