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再出重磅消息。
8月30日上午9点,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促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实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相关内容。
《若干意见》被外界称为“临港50条”,聚焦管理权限、专业人才、财税金融、住房保障、规划土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50条具体举措,从2019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3年8月31日。
《若干意见》明确赋予新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支持新片区先行先试改革举措,原则上,重大改革举措优先在新片区试点;今后上海市出台的政策,对企业和人才的支持力度优于此次意见相关规定的,新片区按照“政策从优”原则,普遍适用,同时赋予新片区管理机构市级和区级经济管理权限。
“临港新片区在上海推进改革开放等重大战略任务中承担着特殊使命,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这一特殊支持政策若干意见,将举全市之力推动临港新片区高质量发展。”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寅在发布会上表示。
“新片区50条特殊支持政策十分精准和精细,聚焦自贸区企业发展的具体问题和自贸区政策演进规律。其中有两点值得特别关注:一是更加聚焦新片区的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改善以及市场功能的完善,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和社会普遍关心的财税金融政策上的突破,将会引起广泛关注。二是在人才自由和便利流动相关政策上的新突破。”天津财经大学教授、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财税金融政策突破
临港新片区的财税金融政策备受市场关注。《若干意见》提出,将对临港新片区加大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按照“地方财力留用、市区专项扶持”的原则,五年内新片区产生的地方收入全部用于新片区。
此外,还将建立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整合市区两级税收、土地出让金、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市区两级专项资金,5年总计出资不少于1000亿元。
在企业税收支持方面,一直以来,我国给予外商“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即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2年免征、3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待遇。
同样,《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税收支持,对新片区内符合条件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生产研发的企业,自设立之日起5年内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生产、设计和软件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享受“两免三减半”“五免五减半”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在新片区工作的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部分给予补贴。
在刘恩专看来,新片区推出的税收优惠虽然只适用于特定产业,但在中国税收政策促进产业发展中仍然是划时代的变化:在新片区产业层面是基于国民待遇的,一视同仁,不分内外。“我国在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面对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推出这样的优惠政策,释放出政策变革的重大信号。对改善营商环境,特别是自贸区的营商环境将起到极大作用,推动产业积极发展。”
《若干意见》在金融方面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和区域发展的政策:支持金融机构为新片区内企业和非居民提供跨境发债、跨境投资并购和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等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开展真实、合法的离岸转手买卖业务;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可自主用于新片区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进一步便利新片区内企业开展跨境资金双向归集,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等等。
“这在自贸区范围内还是首次,在原有自贸区政策上进一步向前推进,是中国自贸区财税金融政策的一个重大突破,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刘恩专说道。
着重吸引国际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在50条具体举措中,人才政策占了12条,其中国内、国际人才政策各6条。国内人才方面侧重支持人才引进落户和人才的培养激励,国际人才方面侧重吸引境外专业人才来新片区工作的各项便利。此外还有6条人才住房保障制度,体现出临港新片区对人才的高度重视。
《若干意见》明确,要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赋予人才引进重点机构推荐权、新片区特殊人才直接申报权、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
具体而言,对新片区内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录用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直接落户打分时加3分;缩短新片区“居转户”年限,对符合一定工作年限并承诺落户后继续在新片区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5年;对符合新片区重点产业布局的用人单位的核心人才,“居转户”年限由7年缩短为3年;实行居住证专项加分政策。
同时,在临港新片区拓宽技能人才引进通道,制定技能人才引进目录;在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优秀外籍毕业生,可直接在新片区工作,在新片区设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在新片区工作的入外籍留学人员可直接办理长期(最高有效期10年)海外人才居住证B证。
“人员的自由流动,是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刘恩专分析指出,现在国内中心城市之间人才激烈竞争,但国内城市之间人员的自由流动并不是增量概念。从国家角度而言,应当吸引境外更多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增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