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巨大的核电,未来建设速度有望加快。
8月21日,中核集团原董事长、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中国核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上致辞中说:“我国核科技工业发展迎来了继两弹一星后的第二个春天。”
中国核学会发布的这篇《“春天”里,2019年学术年会开幕了》文章中,进一步揭示了为何说“第二个春天”:
截止到2019年6月底,中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3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三;在建核电机组10台,规模居世界第一位。“十三五”期间,全国核电将投产约1900万千瓦、开工760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5103万千瓦。
核电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核电关键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形成以华龙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同时快堆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进展顺利,小型反应堆研发和示范工程准备在积极推进之中。
加纳微堆低浓化改造、上海同步辐射光源、中国先进研究堆、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中国散列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和先进核科学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核技术应用已在辐照加工、核医学、公共安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特别是近年来,年增长率均超过20%,年产值达数千亿元。
不过,目前的在运核电规划装机容量与国家此前发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提出的目标仍存在差距。按照该规划,到2020年,全国在运核电规划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中国能源报》报道,与会专家认为,这与近年来核电项目核准的规模和节奏有关。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表示,从当前国际和国内核电发展的现状看,节奏都审慎和缓慢的,尤其中国预计难以实现“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发展目标。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中国已经重启核电建设,结束了2015年以后全国核电“零核准”的历史。根据官方此前披露,上半年,中国已经在广东、福建、山东核准了4个核电项目。此外,广西、江苏、辽宁等沿海省份目前也在积极布局核电项目。
雷增光认为,从发展趋势看,综合考虑气候变化对减排的需求、能源安全供应和能源转型,未来核能还有加速发展和持续增长的空间。
同样,国家电投核能安全与发展部主任王晓航表示,全球核电的一致目标是2050年占全球电力供应的25%,核电核能对于抑制气候变化的贡献不可替代。而且,中国在国际减排义务中的地位已由参与转化为引领,核电后续发展还有一定潜力。
在节能减排方面,来自中电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核电发电量约2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6%,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2%,相当于少消耗0.9亿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8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