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中心城市也成为人口流入的重点。
那么,哪些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呢?这其中,小学在校生数量的变化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参照指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为10331.5万人。2018年,这一数据为10339.3万人,增加了7.8万人,增长0.07%,变化幅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但对于不同城市来说,十年变化差异就很大。第一财经记者通过对33个重点城市的统计发现,从2008年到2018年,有8个城市的小学生数量增加超过20万,深圳、郑州和东莞位列前三。在增速方面,有6个城市增速超过了50%,其中厦门、深圳和郑州位居前三。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地的统计数据发布不尽相同,有个别城市存在统计口径方面的差异,比如大连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据;有个别城市的小学学制是五年制;此外,包括成都、苏州、宁波、济南等少部分重点城市相关年份的数据不全,在此没有纳入统计。
深圳、郑州、东莞增量位居前三
在统计的33个城市中,2018年小学在校生数量最多的是重庆,达到了209.54万人,是唯一一个超过200万人的城市。不过考虑到重庆总人口达到3000多万,总面积达到了8.2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因此其他城市与其没有太大可比性。
在重庆之外,广州和深圳的小学生数量也都超过了100万,分列二三位。郑州和北京则都超过了90万,分列四五位。此外石家庄、东莞和上海都超过了80万,分列六到八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近十年全国小学生数量基本与2008年持平,但是中心城市的小学生总量却明显增多。数据显示,2008年,统计的33个城市中,小学生人口数量超过60万的仅有4个城市,分别是重庆、广州、北京和石家庄。超过100万的仅有重庆一个城市。
但到2018年,这33个城市中,小学生数量超过60万的城市达到了13个之多。超过100万的城市也达到了3个。也就是说,过去10年来,人口向中心大都市的集聚态势十分明显。尤其是,中心大城市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师资力量更为雄厚,在当前的全民教育焦虑之下,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很多家长也会选择到中心城市购房、落户,让孩子到中心城市读书。
从增量上看,有8个城市近十年小学在校生增量超过了20万人,分别是深圳、郑州、东莞、北京、石家庄、泉州、长沙和上海。
这其中,深圳的小学生数量从2008年的58.59万增长到2018年的102.8万人,增量达到了44.21万人,十年增长了75%,增速位居33个城市中第二。
深圳社会主义学院巡视员、副院长谭刚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深圳小学生数量增量多,反映的是父母增量多,也就是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多。近年来深圳新增人口数量在全国一直位居前列。由于新增人口大多是年轻人,必然会反映在第二代即小学生入读数量上。
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常住人口为876.83万人,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1302.66万人,十年增长了425.83万人!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从2015年到2018年,深圳常住人口增量分别为60万人、53万人、55.08万人、49.83万人,除了2016年略微低于广州外,其他3年人口增量均在全国各大城市中领跑。
深圳常住人口、小学生数量的快速增长,与近年来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紧密相关。谭刚说,小学生数量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深圳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趋势,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也吸引了更多人进入到深圳就业、生活。
例如,今年上半年深圳GDP实际增速达到了7.4%,在四大一线城市中领跑,名义增速则超过了10%,在各大城市中位列前茅。
深圳之后,郑州近十年小学生增量达到了34.8万人,在33个城市中位居第二。尤其是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的省会和单极核心城市,在城镇化大潮加速的情况下,河南省的人口成为郑州最大的潜力。
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常住人口增长25.5万人,常住人口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这也是郑州连续8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见一斑。其中,目前郑州城区常住人口已突破600万,在全国位列第11位,处于特大城市行列。
专家分析认为,河南户籍人口超过1亿,常住人口也有9000多万,但城镇化率较低,省会郑州又是河南的单极核心城市,在河南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将有大量人口流入郑州。未来郑州有望发展成为超大城市,即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
增速:厦门深圳郑州位居前三北方城市增速低
在增速方面,过去十年,全国小学在校生数量微增0.07%,但各大中心城市的增速则差异很大。有15个城市的十年增速超过了30%,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的强省会城市。
有6个城市十年增速超过了50%。其中厦门、深圳和郑州位居前三,长沙、合肥和东莞分居四到六位。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十年间,个别城市的行政区划进行扩容,并入了周边地区,比如合肥、西安等城市,这也会对小学在校生数量变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分城市来看,厦门、深圳和郑州的表现十分亮眼。其中,厦门以86.6%的十年增幅位居33个城市中第一位。这固然与厦门城市总体较小,原有的小学生总量基数比较小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地的教育、医疗等水平较高有关。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我国最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都集中在中心城市,厦门作为福建省乃至海西经济区唯一的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整体教育水平在福建省是首屈一指的,尽管厦门常住人口不到全省的九分之一,但近年来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占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丁长发说,厦门不仅教育资源好,而且城市环境好,气候好,很宜居,交通便利,周边地区大量富裕群体为了小孩读书和老人养老,在厦门买房。
厦门之后,深圳以75.5%的十年增速位居第二,郑州以61.2%位居第三。在中部地区中,包括郑州、长沙、合肥、武汉在内的强省会增速都名列前茅。近年来中部几个强省会的经济快速增长,叠加人才争夺战的成绩,人口也快速增长。
除了这些城市外,包括东莞、泉州、常州这些制造业大市的小学生数量增速也名列前茅。比如东莞的增速达到了52%,在33个城市中位列第六。泉州达到了45.%,位列第八。在增量方面,东莞十年增量高达27.49万人,位居33个城市中第3位。泉州位居第六。
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东莞、泉州等制造业大市小学生数量增长快,一个重要的背景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减,用工荒的加剧,这些制造业大市为了留住务工人员,改善当地企业的营商环境,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留住务工人员、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到当地的措施。这其中,通过增加中小学数量、增加学位,解决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在教育问题解决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解决医疗、养老等问题。
相比之下,近十年来小学生增量少、增速慢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等地。大连、长春、哈尔滨这三个来自东北的副省级城市,小学生数量十年增速在33个城市位居后三位。中心城市尚且如此,其他东北普通地级市的增速更不乐观。
东北几个中心城市小学生数量负增长,与当地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出生率较低有关。广东体改研究会副会长彭澎分析,东北原有的国企和体制内的人员比较多,城镇化比较早,计划生育执行比较严,人们也比较容易接受计划生育的理念。此外,近年来东北青壮年人口外流,当地老龄化十分明显,这样的年龄结构之下,出生率自然也会进一步放低。
相比之下,南昌和昆明这两个长江中上游的省会城市小学生数量负增长就有点出乎意料。这是因为,近年来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从小学生数量来看,南昌和昆明这两个省会城市的中心引领作用并不明显。
以南昌为例,江西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麻智辉对第一财经分析,目前南昌与周边的几个中部省会在主要经济指标上都存在明显差距,并且这种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同时,由于毗邻的长珠闽更为发达,加之南昌中心引领作用不够,因此赣东北、赣南等地的人力、资金等要素被长珠闽“吸附”更为明显。
丁长发分析,南昌、昆明与周边的强省会城市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现在城市之间的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周边城市都在加快的发展的情况下,南昌和昆明需要做大做强城市平台,加快发展制造业、服务业,加快引领当地的城镇化,引领带动所在省域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