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现在很大一部分人不是特别支持县城的发展,认为城市化路径的最佳选择还是大城市和都市圈发展。当然,大城市和都市圈确实有着海量的外来人口,毋庸置疑也是推进城镇化政策的重点和难点,但是不等于县城就可以被忽视,毕竟这些县城也是农村人口进城的现实选择。
现在的县城已经不是人们记忆中的县城了。记忆中的县城,总少不了一条不宽的主要街道,以及街道两边低矮的门面房和陈旧的公共基础设施。现在你去中西部地区的县城,从外观上看,都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了。只是县城的行政等级较低,在话语权上处于劣势,人口规模大多为十几万到几十万,主要是早期城镇居民和大量农村进城人口。他们才是中国城市化群体中最应该关注的人,他们所在的地方最有可能形成增长的新空间。虽然这里没有大都市圈新区的发达产业,没有特大和超大城市甚至是省会城市那样集中的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和高标准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但是这里一样也是承载中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载体。
过去的县城就是建制镇,现在的县城虽然行政上只是建制镇,但实际上大多是中小城市。全国有约1500个县城,但是如果每个县城都能新增10万的农业转移人口,那么就是1.5亿人。增加10万人口对大城市来说可能微不足道,可是对一个县城来说,增加10万人口就意味着需要增加更多的产业和公共服务的承载力,需要解决进城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居住和生活问题。
对很多人来说,城镇化是一个高大上的事情,城市建设得与发达国家的城市相媲美。那些生活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地级市的居民,看到的城市,想象中的城市,都是各种言语上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对中西部县城,甚至包括都市圈周围的很多建制镇来说,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这些真正期待城镇化进程的农业转移人口,通过小城镇和县城顺利实现他们进城的愿望。
形势变化超出了生活在大城市人们的想象。在我们的脑海里,往往除了中心城市就是都市圈,而忽视了真正与农民进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县城和一部分小城镇。好在国家发改委最近颁布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把推进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公共服务条件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这份文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拉动内需,而且针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针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一项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这说明,未来针对中国城市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人口结构的不平衡、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平衡,还是要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大上。
(作者为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