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城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一排排大屏幕跳动着各种数字。居民小区周界、消防通道、停车场、电梯轿厢、地下管网、充电桩等设施都接入网络。轻轻一点,海淀各小区、街道的运行管理情况便直观呈现出来。
海淀区正以高度集成的智慧管理体系——“城市大脑”,探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科技之路,打造新型智慧城市。随着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20年已开始进入应用场景深化阶段。
大数据助力疫情防控
“苏卿,体温36.2℃,正常。”
早上8点半,在海淀科技大厦入口,苏卿只需在智慧楼宇疫情监测系统前一站,经过人脸扫描,仅1秒钟,系统即完成了人员登记、红外测温,随着屏幕显示出体温和身份,系统自动放行。不用人工登记,排队的人们有条不紊,快速通过入口进入大厦。
智慧楼宇疫情监测系统正是基于海淀区“城市大脑”疫情防控系统研发的终端应用。海淀区疫情防控平台结合“城市大脑”特点,采集互联网大数据,采集重点地区来海淀区人员的变化趋势、人员流向,为流行病学调查、精准查找密切接触人员等工作提供参考数据。目前,该平台已服务海淀全区700多个重点商务楼宇中的600多个,助力6万多家企业复工复产。
在此基础上,海淀“城市大脑”建设运营平台公司与合作单位配合北京市相关部门,共同开发出多款疫情防控小程序,综合形成覆盖社区、楼宇等不同场景的疫情防控信息化服务保障平台。
同时,“城市大脑”疫情防控平台每天请公共卫生防疫专家做专题工作报告,依靠“城市大脑”的AI、大数据中心的基础支撑功能,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提供数据信息、辅助决策。
智慧社区赋能基层治理
提起智慧社区建设,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永泰庄北路23号院小区的志愿者刘姐赞不绝口:“从外地回京的小区居民拿手机扫个码就能填表,多省事儿!”
像刘姐这样的志愿者大多分布在公共场合的出入口,“之前我们也会对小区的住户进行摸查,但是基本都是记录在纸上,再存档。以后再入户摸排,可就不用拿笔记录了。”刘姐说。
运用“城市大脑”打造智慧社区,破解的可不仅仅是填表困境。随着复工复产的推进,各社区尤其是老旧小区疫情防控压力骤增。在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建材城西二里等多个小区,智能人脸识别测温通行系统及车行智能道闸正在试点。这款高科技门禁系统,不仅可以实现小区封闭管理,还可以完成无接触测温和快速身份识别,大幅提升防控效率和质量。
“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赋能。”海淀区西三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曹玉明说。
数据联通服务多种场景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5月1日开始实施。如何让居民自觉、准确做好垃圾分类,减轻盯守的人力负担,让垃圾分类更智能、更便捷?海淀区西三旗街道怡清园社区安居里小区依托“城市大脑”有了解决思路。
由摄像头、外放设备、5G满溢感应设备组成的垃圾分类“智慧眼”,可自动感应并语音提醒居民分类别投放。“智慧眼”数据联通至“智慧社区”管理后台,后台人员可实时监控垃圾投放情况,并做针对性的培训和宣传。
如今,“城市大脑”建设已经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城市交通等多个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治理渣土车违章、解决拥堵难题、完成人口房屋信息登记、实施水质实时监测和污染溯源……“城市大脑”打通多种场景中用户与物联网设备的关键数据,以庞大的数据库为城市智能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