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雄安新区的建设,既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载地,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破题之举。在第三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上,就雄安新区如何构建绿色生态的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区、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和开放发展的先行区,与会嘉宾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
生态优先蓝绿空间占比70%
白洋淀是北方明珠,也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来自太行山区的水流,汇成巨大的水体,雄安新区有近一半的面积是白洋淀水域。世界上90%的城市依托着江河湖海,没有水源,再现代化的城市,也是一辆没有油的汽车。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雄安新区建设的全过程,生态环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态修复是否能够成功,是雄安新区建设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先行开发的起步区,也是雄安新区的主城区,位于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中部是地势低洼区域,南部是白洋淀,污染物容易随径流汇集到地势低洼区域和淀泊。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白洋淀生态修复是否落地,是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前提和生态保障。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指出,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雄安新区的蓝绿交织,蓝色主要是指白洋淀,绿色则是大面积的植树造林。确保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这意味着,新城的绿色生态面积非常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占地则不能超过30%。
河北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杨兆廷表示,雄安新区的建设,首先做的是“千年秀林”,再做的就是白洋淀治理,包括上游的治理。由于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存在,导致河北地区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而且雄安新区本身处于一个低洼的地区,存在内涝的可能,因为生态脆弱,所以人类要成为环境的改善者。“雄安新区周边生态环境相关的案子,只有雄安新区的法院有最终的裁决权,而其他高院则没有这个权利,足以看出来国家对雄安新区生态保护的态度。”杨兆廷说。
不论从雄安新区的规划还是后期的建设来看,从始至终在贯穿绿色的主题。财达证券企业融资部总经理彭红娟表示,环境建设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资金,绿色专项金融资金可以积极参与到雄安新区的建设中去,目前国内的绿色产业,很多资本与技术没有形成有效的对接,而雄安新区的绿色工程,则会汇聚全国的绿色产业,形成聚集效应。
打造未来城市软产业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腾泰表示,雄安新区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1980年设立深圳特区率先推进市场化,打开中国经济面向世界的第一扇窗口, 1992年浦东新区则是依托于长三角和上海的产业基础,它们是在中国快速推进工业化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区域城市典范,既享受了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也享受了快速城镇化、工业化的红利。
设立雄安新区时代背景跟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已经完全不一样,中国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城镇化也到了后期阶段,出口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是更靠国内市场的潜力。“中国仍然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制造业,雄安新区也要引入制造业,但不是引入传统卖资源、卖低廉劳动、卖土地、卖污染环境的产业,而是以研发、设计、品牌占价值主体的软性制造业。”腾泰说。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雄安新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通过承接符合新区定位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明确的产业发展重点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
新的经济时代下,腾泰提出雄安新区的发展将会告别以前工业化和城镇化红利挖掘,探索经济发展新的模式。一方面要聚集和吸引软产业,包括高端制造业,欢迎以创新创造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同时不能基于旧有的户籍制度和人才管理办法,要引进软就业的管理模式,集聚全球的软资源,探索适应软时代的产权、融资等分配。
“比如说创新创业友好、宽松适度的法律环境,包括公平、透明、可预期,服务到位而不越位的政策环境,包括风险投资等各类资本易得的融资环境,多元化活跃的人才环境以及推动创新、鼓励交流、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健康、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以上这些软环境才是打造中国硅谷核心的要素。”腾泰说。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雄安分行行长任鹏表示,金融也是雄安新区重点发展的一个行业,雄安新区作为河北自贸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政策,实现金融的对外开放,通过外汇、离岸人民币业务以及境外政府转贷款等,将低成本的现代资金引到雄安新区来。“雄安新区面向的不仅是国内的资金,还可以是全球的资金,通过基金等形式为雄安新区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生物医药基地等新兴产业的前期建设,提供引导资金。”任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