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家按下紧急按钮,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急响应中心立马接到警情,护理人员在8分钟之内赶到老人家中救援……9月10日,全市首个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试点社区在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建成。通过对居住环境、服务环境、出行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造,打造老年宜居环境“样板间”。
昨天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来到海淀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3号楼,90岁高龄的马连植顺着客厅墙面上安装的无障碍扶手,招呼着大家进屋。马连植说,自己长期独自生活,这个小小的扶手让他有了依靠,走路不再担心跌倒了。
同时,卧室里的电视上增加了一个摄像头,马连植只需操作遥控器,就能和儿女通过屏幕视频通话,“这让我非常方便地找到他们,讲述生活近况,感觉不孤单了。”老人还能利用手机APP点餐购物,解决了出门不便的问题。此外,在卫生间马桶垫和卧室床垫下面,各有一个感应装置,如果老人长时间坐在马桶上或是卧床不起,将会触发报警,信号直接传送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应急响应中心,那里有护理人员24小时值守,处置突发情况。
自今年开始,海淀北下关街道南二社区启动“适老化”改造,在80岁以上老人家中安装了紧急呼叫设备、智能看护设备和亲情关爱网络视频系统。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站搭建24小时监控管理中心,运用智能看护、智慧家庭健康养老技术,提供实时监测、长期跟踪、健康指导等。未来将逐步嵌入生物医学传感类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并建立绿色通道,让老年人享受无缝对接的医疗服务。
此外,在社区出行环境上改造也下了一番工夫。对社区公共设施中的坡道、楼梯、电梯等进行改造,更适宜老年人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