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住了40多年,感觉咱社区却越来越年轻了。”家住北京朝阳区劲松八区的老党员程锦州在新建成的“楼宇间健身步道”上大步流星,喜悦地说到。
作为改革开放初期北京第一批成建制小区,劲松八区面临着社区硬件老化,居民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劲松街道在党建工作方面不断加强,让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落实到社区改造的每一件具体的事情上,建成了“社区养老中心”“绿馨小屋”等公共服务机构,同时开拓性引入文创元素,以文化浸润居民的精神世界,使老社区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凝练文化“基因” 融入百姓生活
“如果说‘美丽’是社区的表象,那么‘文化’就是社区的灵魂”劲松街道办副主任陈达所说。在社区前期完善了公共养老中心、便民服务点等设施后,对如何凝炼出社区文化主题,“让大家觉得是自己的所说所想”,成为新一轮微改造的头号工程。
为此,社区邀请北控集团旗下北京寒早文化有限公司梳理出社区群众的愿景期待,结合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将劲松八区划分为“百蝠纳寿”“花好月圆”“松鹤延年”“紫气东来”四大主题区。
社区改造行动获得了鲁迅美院、北京工业大学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百蝠纳寿”内的一百幅“福”字,是居民们自己的手笔;“花好月圆”怀旧主题墙,也是由居民们从家里拿来的老物件装饰而成……
这种方式让文化从细微处融入社区,打造出有文化、有温度的社区家园,探索出政府资源、社会力量引领居民参与、文化元素赋能社区管理的全新经验。
释放党建“活力” 构建幸福社区
以往,一些老旧社区改造大多是“自上而下”的,注重物质空间的打造,而忽略人文内涵的软性空间营造。
针对这一问题,劲松街道开展了一系列的新尝试,让党员带动群众,用文化把社会、家庭、个人连接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公益活动就是其中的重头戏。“我们希望通过公益活动来服务群众,让大家跟上时代与社会的脚步,增强居民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劲松西社区党委书记张书亭说。
在劲松八区居民眼中,这些看似“小修小补”“小打小闹”其实是一种更先进恰当的改造模式,通过融入文化元素、凸显人文情怀,让社区更有活力与幸福感。劲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孔钢城欣慰地说:“我们每位共产党人都要深刻领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要求,不仅要学深悟透,更要落实到事情上,实实在在为老百姓着想。我们要充分尊重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让大家更安心幸福,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区、人与社会之间和睦相处的温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