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天津被赋予“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
天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为更好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天津海关积极融入天津“一基地三区”建设,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港口,。
据天津海关统计,2021年天津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93小时、0.74小时,同比分别压缩17.3%和48.6%。
助力产业链延长,推动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8月1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内,天津保税区海关为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古德里奇(天津)”)一批刚刚完成保税维修的“反推器”办理了出区手续。
古德里奇(天津)是2009年注册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一家航空维修企业,2012年开始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维修能力覆盖空客、波音等各系列飞机的发动机短舱零部件。其中,“反推器”是飞机落地时,向前方喷出气体给飞机减速的装置,属于大型喷气客机的必备设备。
“飞机设备一般由很多零部件组成,维修所需工艺也非常复杂。在开展保税维修的实际过程中,如果其中某一个零部件我们维修不了,我们常常需要将维修货物外发至综保区外,进行部分工序的维修。”企业供应链主管涂向铮表示,“此次维修的‘反推器’就遇到了这个情况。但是货物体积非常大,如果只是为了维修单个零件,就将整个‘反推器’外发至区外,这样一来一回,成本就太高了。”
在了解到这一困难后,保税区海关向企业介绍了“件中件”维修监管模式。相较于以往办理保税维修货物出区,需将依据申报进口品名,将货物整体外发出区的监管模式,在新模式下,企业只需要将“反推器”中坏掉的零部件申请外发至区外维修即可,设备主体仍留在综保区内,进行其他维修操作。“新模式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物流成本,也让我们的维修项目更加灵活。”涂向铮表示。
近年来,天津海关发挥政策创新优势,积极推进制造业产业链价值链再延长,助力天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等重点企业清单并持续动态更新,目前已对超400家重点企业实施现场海关“点对点”精准化服务;建立京津冀三地通关保通保畅机制,实施三地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名单互认,实验室检测结果互认、资源共享,对外公布三地通关保障联络人名单及咨询电话;推动综合保税区区块链技术应用,满足航空维修企业航材、工具紧急出区进行现场支援的高时效需求,叠加保税维修和租赁创新政策,支持航空产业扩链增链;创新航空产业全链条集群监管模式,实现企业间加工、检测、维修货物自由流转。
天津外贸进出口整体上保持增势,出口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天津制造业商品出口常年占天津市出口总值七成以上。汽车进出口总值达4263.4亿元,飞机进出口总值达5265.1亿元。打造全国首个跨境电商B2B出口服务平台,2022年上半年出口货值位列全国第三。今年前7月天津市保税维修进出口99.9亿元,增长27.5%;其中出口50.9亿元,增长55.9%,进口49亿元,增长7.2%。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十年间天津与欧盟、东盟、美国、韩国、日本等传统贸易伙伴往来密切,2021年合计占天津外贸比重六成以上。同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持续深化,2021年进出口总值达2108.1亿元,占同期天津进出口总值的24.6%。
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北方国家航运核心区建设
日前,辛集市盛溢果品有限公司采用“抵港直装”模式出口的一批皇冠梨在完成提前申报后,从产地石家庄装箱直接运达天津港集装箱码头,货物进入码头运抵后即海关放行,当即准备装船,出口通关实现了“一站式、无停靠、零延时”。
为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为推进北方国家航运核心区建设提供新动能。天津海关结合口岸进出口货物物流模式和企业实际需求,创新推出了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业务模式改革,利用海关京津冀一体化机制,同步向京津冀企业推广,进一步压缩进出口货物边境合规时间和成本;促进双循环顺畅联通,构建海关监管货物和非海关监管货物同步作业,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同货场堆存的“口岸智慧管控系统”,助力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由2018年的1600万标箱,提高到2021年的2026万标箱,三年增速位列世界十大港口首位。签署《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备忘录》,参与雄安新区“智慧海关”建设,打通雄安新区便捷出海通道,牵头建立京津冀重点企业白名单,通过跨关区协调联动,推进企业信息互认互通;率先入驻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设立全部7类海关进境指定监管场地,拓展海空两港作业功能,推动天津贸易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天津口岸飞机、汽车、肉类、乳品、大豆进口量保持全国领先。创新海关“智慧协同监管模式”,在天津港智能化码头全自动无人作业基础上,将海关监管指令嵌入港口作业系统,实现全流程无感通关,助力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更加清洁、高效。助力中欧班列提速增量,创新海铁联运货物“港场直通”作业模式,货物自卸船至铁路堆场时间,由3天压缩至最短3个小时。2022年8月,发运“一带一路”中欧班列突破500列,同比增长75%。
据统计,去年全年,有20.55%的进口集装箱货物通过“船边直提”快速提箱,14.68%的出口集装箱货物通过“抵港直装”在运抵码头后24小时内快速装船出运。天津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由2017年的130小时和21小时,压缩至2021年的35小时和0.7小时。2022年上半年,天津口岸进出口9381.5亿元,同比增长21.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5个百分点,进出口规模再创新高。天津口岸进出口值位列全国口岸第6位,比去年同期提高1位。月度进出口值自2021年1月以来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推进保税维修政策创新,助力天津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
日前,天津海关所属东疆海关为昆明航空有限公司办理了一架波音737飞机的租赁资产交易手续,涉及货值3.06亿元。
近年来,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项新兴产业,主要涉及飞机、船舶等标的物,已成为推动天津特殊区域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天津东疆已成为全球第二、中国第一飞机租赁聚集地。
为进一步助力天津融资租赁业务发展,天津海关利用“保税 租赁”海关监管模式,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先后推出关区内联动监管、差异化担保、跨关区异地委托监管、租赁资产交易等一系列海关监管措施,及时解决了租赁飞机实际入区难、租赁标的物通关物流成本高等难题,为融资租赁业的发展注入了“硬核”新动能。同时,针对全球疫情影响下民航客机面临的首期租约到期后的资产处置问题,海关积极协调异地海关,通过拓展综合保税区功能,量身定制“租赁 维修改装”海关监管模式,帮助企业成功解决保税状态飞机异地维修、再租赁、疫情期间飞机进出境等问题。
2021年海关监管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等融资租赁标的物179个,货值648.13亿元,同比增长38.76%和80.64%,天津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发挥综保区政策优势,助力天津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
2月7日,天津大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采用“二线入区分送集报”模式入区的403.05吨货物在天津海关所属塘沽海关的监管下抵达企业位于泰达综保区的仓库,等待投入生产。
“二线入区分送集报”是指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可以先凭卡口核放单办理货物的实际进区手续,再在规定期限内以报关单集中办理海关报关手续,海关依托信息化手段进行监管。
“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货物品类单一、进货周期相对固定的公司,既可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通关也更加便利,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据塘沽海关介绍。通过“二线入区分送集报”模式,国内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时,不再需要报关单,因此不必受“货物到齐逻辑”的局限,有效避免了企业“找车难”的问题。今年以来,采用“二线入区分送集报”模式入区的货物已达2500吨。
“以100吨钢卷为例,如果分开来报关,需要将近3次,现在只需要报1次就可以了。”李经理算了这样一笔账,“采用该模式,我们企业可节约物流成本20%-30%,提高物流效率1倍以上。这不仅提高了我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帮助我们紧紧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国际市场机会,增强了我们未来扩大产能的信心。”
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升级,综合保税区已成为天津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近年来,天津海关深耕综合保税区这块保税“创新田”,用好“天津元素”,创好“天津品牌”,不断推进天津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对天津医药医疗、智能制造等高科技企业、行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企业,广泛开展综合保税区政策宣讲,让更多企业用好综合保税区政策,让企业用好“新办法”,促进企业发展;统筹区域发展规模效益和质量效益,协助招商部门引入高附加值新兴产业。结合天津产业优势,用好“天津元素”,为综合保税区增添新动能,助力综合保税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跨部门、跨领域联动创新,深度融合各类创新要素,努力形成促进综合保税区发展的“裂变效应”。
2021年,天津市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2538.7亿元,同比增长27.2%,占天津市进出口总值的29.6%,以天津市千分之一点六的行政区划面积,实现全市近30%的外贸进出口值。
(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