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94岁老人江澄波和他的120岁旧书店(唐杨 摄)
新华网南京4月23日电(戚轩瑜)苏州不起眼的小巷有间不起眼的老书店“文学山房”,十几平方的小屋子里却有一位“资深网红”,他就是94岁的江澄波。一年四季寒暑,江澄波的旧书店很少关门歇业,几个子女轮班陪着老人守候在这里,等候着每一位未知的读者。
书店里没有装帧精美的新书,只有纸张泛黄的老书、旧书。一台电话机承担了所有的联络功能,偶尔响起,老人都要小步快走地去接听。接起,电话那头便响起一阵慢条斯理的吴侬软语,言语间透着一股客气却不疏离。“我喜欢和逛书店的读者们聊聊天。”江老所言非假,话匣子一打开便是吴侬软语的“上下五千年”。
江澄波的日常生活很单一,用江老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现在等于也是上幼儿园呀”。“早上儿子把我送过来,晚上再把我领回家,我这也是在念幼儿园啊。只是我的思想上全部是书。”江澄波谈笑间尽显“顽皮”,“读者要找什么书,我来做缺书登记帮他记好,有书的时候就告诉他,让他来买去。”江澄波觉得能替读者找到一本急需的旧书很有意思。
江澄波在“文学山房”旧书店整理书籍(唐杨 摄)
江澄波的“文武”本领
这家老书店今年已是120岁的“高龄”,江澄波进入书店学徒时刚刚16岁,他们相伴已近80年。那时的他跟着祖父学习收书、补书和古籍知识,从此与书店和古籍结下不解之缘。
江澄波介绍,在书香苏州开书店要具备“一文一武”两种本领,“文”即熟悉古籍,“武”则是修补书籍。“破书边边角角都需要补,浆的浓薄,纸的色泽、软硬,衬页的大小都很讲究,缺字的地方要用近色墨仿照字体一笔一划添上去。补书,是件费心劳神、细工慢作的差事,有些坐不住的人就不能干这活。”
但他认为最难的还是鉴定书籍。“收购旧书的时候又不能带着所有的目录去,它有多少版本?每版的区别是什么?每本书的最后一卷是什么?都要印在脑子里。”江澄波以曾经收购的旧书《易经》为例,感叹道:“收购旧书就像上考场,出去拜访藏书家,他就要考考你,先给你两本书看看。你看不懂就不给看了,感觉你懂的,那再拿点出来。”江澄波说。
为了让江家三代人传承下来的这门手艺不失传,江澄波的子女从小耳濡目染,掌握了修补古籍的技能。但他仍感遗憾的是,因为现在很难再见到古籍原本,“鉴定书籍”的本事难以教授给子女,言辞间流露出旧书业后继乏人的无奈。
苏州“文学山房”旧书店一隅(唐杨 摄)
江澄波的“金镶玉”补书手艺
端坐在书店的一角,桌上码着一叠雪白的宣纸,忙着用“金镶玉”的手法修补一套古书,这就是工作状态中的江澄波。“搞古书的‘ABC’就是补书,一扎进去这个行业就要从补书做起,这是最基础的。”江澄波说。
慢条斯理中,江澄波把破损的书页摊放在桌面上,用毛笔蘸上浆糊,在破洞处小心涂抹,随后快速拿起毛泰纸,覆盖在破洞处,用报纸压在纸上用手掌来回压抹几次,破洞处就被新纸粘合了,再撕去周围多余的纸,一个破洞就这么补好了。
江澄波介绍,一本古书常常有几十页,每页都这样耐心地修补,得花上大半月的时间。修补好的书页还需要进行重新装订,为此他使用了一种叫“纸捻钉”的方法。在打孔处,用这种纸钉穿入固定书页,最后再粘上封面,用真丝线装订起来。
“各地的蛀虫也是不同的,最怕的是白蚁。白蚁蛀的书,从外面看,那书套子还是很好的,但是扒开书瞧,就只剩一层皮了,书的里边都被蛀空了。”他惋惜道。老人每天除了必要的休息外,就是和这些残损的古书打交道,让这些旧书焕新颜。
江澄波修复古籍(资料)
江澄波的宋版书缘
一辈子与古书打交道,江澄波在古籍鉴别修复、版本研究领域也颇有建树。“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我也收到不少好书,最好是宋版书。”在不大的“文学山房”旧书店里,江澄波讲述起自己的宋版书缘。
江澄波介绍,宋版书是指我国近千年的木刻书籍。从小出生在文学山房的他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修补古书技术和鉴定古籍版本知识。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他先后为国内的几家省市图书馆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宋版古书,譬如苏州图书馆、苏州博物馆,宋版古书也成为这两家机构的镇馆之宝,为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增添了光彩。
“我空的时候就搞修复古书。人家北方人是盘胡桃活络经络,我修补书也是活络手上的经络。把古书修复好了以后,提供到国家去,把书留在最好的地方,传承苏州书香啊。”江澄波认为这就是自己的使命、责任与担当。
“读者找书,书也找读者。”江澄波解释了“书找读者”的涵义,“让各个地方的文献回归到所属地,这就是归到最好的地方去。”
“虽然这些古书收来时是破破烂烂的,但不把它修补好,这对国家来说也是可惜的。”江澄波感叹道,“70多年了,我对修补这些古书也有感情。把它修好送到各省的图书馆去,我心里也安乐。”他停顿了一会儿,继续回忆说道:“我到有的单位去,他说这个东西是你送来的,你看看嫁出去的女儿待在我们这里好不好。这样很好。”江澄波说。
他还总是把书店比作城市的眉毛,“眉毛看似并不重要,但缺了它,五官再精彩看着也乏味”。“文化故里没有古代的文化,就好像缺了一点呀。文化古城里的旧书店对我们苏州来讲,等于是眉毛呀。”江澄波说。
“那么人家问我,你要做到什么时候结束,到生命最后一息。”江澄波爽朗一笑,“搞古书终身。”他想守住“城市的眉毛”。
江澄波阅读宋版书翻印本 (唐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