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全球贸易遭遇重创。此时,稳住外贸基本盘,拼的是韧性,考的是“内功”。新形势下亮出新路数、用上新打法,重重压力下的青岛外贸始终实力“领跑”全省,并不断刷新发展速度。
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山东进出口增速在全国进出口值前10位省市中位列第三,而青岛对全省出口贡献突出,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9.4%,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青岛货物进出口总额4578.3亿元,同比增长6.4%,比上半年提升4.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省5.7和2.2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刷新了今年以来青岛外贸进出口各月增速纪录。其中,9月份,当月全市进出口623亿元,增长24.9%。其中,出口399.9亿元,增长38.2%;进口223.1亿元,增长6.4%,进出口值再创历史新高。
数据的不断攀升,展现出的正是青岛外贸发展韧性足、回转余地大的绝对实力,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青岛外贸这艘远航的巨轮,正以“乘风破浪”之势,在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上驶出新的轨迹。
“国际客厅”扩大“朋友圈”
站在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青岛“一带一路”“双节点”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如今,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商都把青岛的“国际客厅”作为落脚中国的首站。青岛着力构建“511”的“国际客厅”格局,包括面向德国、以色列、上合组织国家、日本、韩国的“国际客厅”,构筑起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全新“矩阵”。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商会可以来这里中转、落户、展示、创业,“一站式”获得法律、审计、会计、生活、翻译等商务服务,共同促成更多元、更高层级的合作。截至目前,这些“国际客厅”已吸引110余家国外官方机构、商协会入驻,70多个在谈项目同步展开。
青岛对外贸易“朋友圈”不断扩大,直接带动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的显著增势。前三季度,东盟为青岛市最大贸易市场,青岛对东盟进出口628.4亿元,增长25.8%,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3.7%,其中,出口增长26.9%,进口增长24.4%;欧盟(不含英国)为第二大贸易市场,进出口607.9亿元,增长11.1%,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13.3%;美国为第三大贸易市场,进出口530.5亿元,增长3.5%。此外,青岛市对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进出口分别增长2.8%、4.9%、0.5%。同期,青岛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273.9亿元,增长17.8%,高于全市整体增幅11.4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7.8%。
陆海资源加速耦合互动
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等国家战略优势,为青岛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配置全球资源提供了重大平台和重要契机。通过一系列的先行先试、制度创新,开放的青岛正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为外贸发展带来新机遇。
近日,从欧洲安特卫普港发出的9个货柜进口木材,在经过32天的长途远洋运输后,抵达了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港区。这批跨越重洋的“乘客”,不顾旅途辛劳,在港上不做停留,通过“船边直取”,马上换乘“胶黄小运转”循环班列,于当天抵达了此次“旅行”的终点站——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多式联运中心位于上合示范区内,与青岛前湾港相距38公里。以往,港、站之间邻而不接,成为制约外贸进出口业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今,这一瓶颈在上合示范区被彻底打通。海关的一系列监管服务创新举措,将多式联运中心打造成为青岛前湾港的虚拟前沿,成为上合示范区企业自己家门口的“港口”。
在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青岛海关紧抓制约上合示范区发展瓶颈,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流程再造,搭建与海陆空多种运输资源相衔接的海关监管区架构,营造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口岸营商环境,构建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相协调的制度体系,在政策高地上再创新、在监管服务上再优化、在制度建设上再集成,促进物流便利、通关便利、产业聚集,不断推动上合示范区纵深开放、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青岛市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278.5亿元,同比增长12.2%。以互联互通为基础,陆海优质资源加速在上合示范区实现耦合互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促发展供需两侧练“内功”
9月份当月,我市外贸进、出口增速呈现出大幅“双增长”局面,这一超预期的表现离不开供需两侧的“内功”。从供应侧来看,亮眼的出口数据,首先在于强有力的疫情防控带动产能迅速恢复,生产供给明显优于他国。其次,在海外疫情不见好转的情况下,疫情下“宅经济”兴起时的必需品、防疫物资在短期内依旧是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
数据显示,青岛市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前三季度出口增幅明显,出口1266.3亿元,增长15.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46.5%。其中,集装箱、通用机械设备、液晶电视机出口分别增长22.2%、14.4%、43.8%。同期,青岛市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618.4亿元,增长14.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2.7%,其中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0.4%。
从需求侧看,当前国内经济回暖复苏仍是主基调,投资和消费数据回升明显,国内需求加速释放,有力支撑了进口。
前三季度,青岛市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中,原油进口量增加6.2%;铁矿砂进口232.8亿元,增长26.2%。同期,农产品进口432亿元,增长10.5%,占全市进口总值的23.3%。
新业态成稳外贸“助推器”
疫情阴影之下,外贸企业因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特性而遭遇艰难处境,尤其是中小企业“受伤”最深。为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我市及时出台扶持政策,推动复工复产、提供用工保障、加强物流运输、积极开拓市场、强化信保支持……穿越疫情阻隔,一项项惠企措施被送到企业身边。
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前三季度,除外贸传统主力军外资企业之外,我市民营企业表现格外抢眼,共完成进出口2952.3亿元,增长16.9%,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64.5%,占比提升5.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力逐步激发,标志着外贸内生动力不断加强,这正是青岛外贸结构优化的最好诠释。
当前,国际贸易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值得欣喜的是,在青岛,外贸发展的新动能也在逐步集聚、不断增强。今年以来,跨境电商逆势而上,成绩亮眼,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这一新业态已经成为稳外贸的“助推器”。
前三季度,青岛市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17.8亿元,增长341.7%。其中,跨境直购出口7.2亿元,增长197.8%;网购保税进口10.1亿元,增长599%。
此外,自9月1日起,青岛正式开展海关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工作,增列专门监管方式代码,为跨境电商B2B出口量身打造监管新通道,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出口对稳外贸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积极作用。试点开始仅1个月,就实现出口值1673.9万元。
从年初骤降、到顽强企稳,再实现整体回升,青岛外贸形势历经跌宕起伏,成绩来之不易。眼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开放”添加了全新的注释。对于青岛这座将开放写入基因的城市而言,新的时代正赋予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青岛必将成为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更坚实的桥头堡,为长江以北地区国家纵深开放提供强力引擎,踏上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来源: 青岛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