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市可转债「为何公司终止可转债的发行」 可转债卖出后资金什么时候能取现「转债卖出多久可以提现」 上海证券打新债「质押债券」 基金名称后面的abc是什么意思「基金中的abc是什么意思」 纯债基金为何暴跌「纯债基金为什么会跌」 证券之星官网手机版「证券之星」 债权投资计入哪个科目「购入债权投资的会计分录」 熊猫债券发行主体「绿色债券发行市场」 债券通“南向通”「债券通南向通流程」 债券通推出时间「债券通北向通」 军工债券基金「进攻型基金」 绿色债券 红 起来「债券红黄绿」 为什么大盘涨,债基跌「放量跌停第二天会怎样」 海航债券事件「海航重整二债会」 隔夜融资利率「利率下跌债券价格上涨」 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与政府合作地方债」 可转债的常用术语 你知道几个吗「关于可转债」 腾讯tob业务是什么「QQ上线新功能」 三部门联合推进中国债券市场统一对外开放政策「对外开放是」 理财 基金 债券「债券三个市场」 套路贷怎么办「最短路问题」 金融债券「债券基础知识」 债券收益率和价格「聊聊债券的收益与价格」 滞胀对债券的影响「债券市场崩盘」 股市不好买债券基金「债券基金长期持有一定会赚钱吗」 近忧 远虑 叠加 利息对债券有何影响 「债券的息票率越高,利率风险越高」 华安债券基金a040040「华安纯债债券A」 基金收益率7%「长期持有债券基金收益如何」 最牛可转债基金经理「可转债基金好吗」 如果美债危机爆发 会影响债基表现吗 「美债涨跌有什么影响」 普通人应该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我们该怎么办」 2020年买债券基金「投资债券基金的技巧」 债券基础知识全篇 二章「债券业务基础知识」 说下债券基金净值计算方法「债券基金净值」 中级财务会计(一)考试答案「2020年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真题」 购买债券的渠道「怎样购买债券」 债券的发行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债券的三大发行条件」 美国为什么借那么多外债「我国外债规模都是排名世界第一」 药明康德股票02269「港股药明康德现价」 中银增利基金稳定吗「中银收益混合」 2021年8月10日储蓄式国债「交通银行国债购买时间」 持仓收益率 业绩比较基准「史上最强的12位债券基金经理」 建行 债券「建设债券」 债券基金有哪几种类型「债券基金和债券的区别」 一场没有兑现的 完美风暴是什么「完美风暴是什么意思」 债券基金通过分散投资可以有效避免「债券基金是选分红还是再投资」 买基金需要止盈吗「基金为什么要止盈」 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 什么叫债券?「债券是啥」 个人所得税合理避税九大途径 「合理规避个人所得税的技巧有哪些」
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什么复苏「疫后全球经济复苏由谁引领 中国学者 保持战略定力」

2023-06-14 09:15:08来源:搜狐

【文/观察者网 王慧】2021年,世界经济会好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份发布的最新一份《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下调了看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6%调整为5.9%。

新版报告中对多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也做了调整。主要经济体中,IMF预测2021年中国GDP增长8%,较7月的预测值下调0.1个百分点;美国GDP增长6%,较7月预测值下调1个百分点。

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和美国谁将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驱动力早已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国际组织一般表示,中美将共同成为疫后世界经济的“引擎”。

然而,中国第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公布之后,4.9%的增速让某些西方媒体开始放大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再次掀起一波唱衰中国经济的声浪。

彭博社专门发布评论文章称,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将使全球经济复苏更加依赖美国,“北京看起来还没有准备好很快接过华盛顿的重任。”

尽管中外学者已对4.9%的增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但是这次,美国似乎有点缺乏自信,总拿中国和自身比较。或许,他们害怕回到2008年的状态,再次由中国引领全球渡过难关。

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将由谁引领,中国还是美国?全球经贸合作会出现哪些变化?我们应如何理解当下的中国经济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未来,中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针对上述问题,观察者网在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召开期间专访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张燕生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6%以上的合理区间,没有任何问题。从这次危机的应对来看,中国保持了战略定力,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经济刺激力度最小的国家。未来,我们应继续保持这种定力。

张燕生称,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格局可能会出现“东移”的新趋势。在全球化收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时代结束的当下,中国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可以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

以下为采访实录:

观察者网:前段事件德媒已经开始讨论,后疫情时代,谁是世界经济的拯救者。您认为中国是否会像上次国际金融危机后那样再次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强劲恢复性增长的驱动力?或者这次这个角色将落在美国身上?

张燕生:2009年中国GDP占世界比重是8.5%,但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此后的10年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30%以上。其代价是美国等世界主要国家量化宽松的流动性大量流入我国,炒人民币标价的房地产、股权及各种资产,炒起资产价格飙升的虚假繁荣。到2015年,美国经济终于触底反弹,开始撤出量宽,进入加息周期的时候,全球资本流向美国,中国损失了大量外汇储备资产。

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我们解决的很成功,08年的危机在一定程度模仿了97年应对危机的做法,但是那次危机的应对我们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今年中国的经济刺激力度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最小的,我们的宏观经济杠杆率稳中有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保持了战略定力,说明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因素可以支撑中国经济,没有必要大规模发债。

观察者网:后疫情时代,全球经贸合作会出现哪些变化?

张燕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收缩、全球贸易投资减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这种全球环境的变化最后迫使人们开始回归区域和本土,全球经贸格局可能会出现“东移”的新趋势:全球的需求东移、供给东移、创新东移、服务东移、资本东移、货币和金融合作东移。

这6个“东移”意味着过去40年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变了。

过去的大三角格局是欧美提供技术、关键零部件、市场,亚洲提供劳动力、制造,中东和亚非拉提供能源和资源。但是,当亚洲开始提供需求、供给、创新、服务、资本、货币和金融的时候,亚洲的生产网络和生产方式就变了。

亚洲生产方式再也不是血汗工厂,再也不是汗水驱动,开始走向创新驱动。亚洲生产网络再也不是给世界提供劳动力和制造了,亚洲开始提供市场、供应链、技术、服务、资本等等,亚洲开始变成一个和欧美生产网络平起平坐的独立板块了。

以前是欧美消费、东亚生产,以后东亚生产,东亚也在消费,它的内部循环会强化。这个格局的变化有深刻的意义,它将改变亚洲地区供应链的形态,也会深化亚洲经济的内部循环,也会强化亚洲国家合作的内生动力。

观察者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燕生:过去40年,东亚四小龙的外向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撬动了我们的发展起步和改革开放实绩。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为国际代工、贴牌,通过嵌入跨国公司的国际分工体系参与国际大循环,淘到了市场经济、外向型经济、工业化经济的第一桶金。

在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全球市场萎缩、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的战略也发生了变化,我们提出了双循环战略,从被动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转向主动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

双循环首先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消费不但要支撑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而且要支撑亚洲和世界的发展,为世界提供订单、提供需求、提供投资、提供制造,提供合作。

这是个大国战略。我认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会持续下降,下降的幅度可能是明显低于日本,略高于美国。

第二,“双循环”战略强调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我们需要深耕东亚、东南亚,深耕一带一路,深耕美欧第三方合作。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于中国深耕东亚、东南亚上具有重要作用。RCEP的成员包括东盟10国、中日韩3国,还有澳大利亚、新西兰2国,共15个国家。

RCEP要求,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整体上超过90%,中间的核心块是中日韩,我个人估计,中日韩的零关税比例能提高到95%。不过,《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零关税比例更高,达到99.5%。

2018年3月8日,11国在智利共同签署CPTPP 图源:新华社

观察者网:您怎么看中国申请加入CPTPP?

张燕生:现在许多国家对于中国申请加入CPTPP感到奇怪,你们为什么要“偏向虎山行”,加入一个“反华核心联盟”?这里面就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智慧。

CPTPP的11个经济体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3%,中国是17%,中国加进去CPTPP立马就30%,重要性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在我看来,中国申请加入CPTPP,过程比结果重要,借力比合规重要,合作比对抗重要。

观察者网:您认为他们会让中国加入吗?

张燕生:不会。

CPTPP的标准比RCEP更高,中国申请加入就意味着我们做好了迎接各种挑战的充分准备。中国下一步将继续推动市场开放、制度开放、创新开放,和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

他们不让中国加入要说出道理来,比如他们说,国企要改革,那我们改,国企改革一直是中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利用CPTPP这样一种外部压力可以更快地推进国企改革。这样一来,他们还帮了我们进步,我们为什么不申请呢?

观察者网:未来,中国和世界的经济互动会发生哪些变化?

张燕生:“双循环”是要不断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从中国提出“双循环”战略开始,就一直有人质疑,这是不是在和国际主动“脱钩”?邓小平讲“不争论”,中国跟WTO、世界银行一起做指标体系、统计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每年发布国际报告,大家都可以看到我的市场、制度、创新是不是越来越开放了,这样你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另外,我们要还要回答,中国在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时,能不能跨越“萨缪尔森陷阱”。

“萨缪尔森陷阱”是指,我国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进步会和美国、欧洲、日本形成越来越多的竞争,它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避免的会跟中国较劲。

所以,我们就要讨论中国今后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还是威胁。如果说十年之后中国的低端很强、终端也很强,我们和发达国家之间构建出一个更高层次的互补性结构,就能形成一个“我不动你的核心奶酪,你也不能动我的核心奶酪”的合作基础。当双方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的时候,会形成一种“恐怖的平衡”。

在“一带一路”构建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推进这种共享、互补、合作的发展模式,避免赢者通吃。中国挣的每一块钱,有东道国的一份,有第三方的一份,各方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这样一来,中国企业走到哪里,都能给对方带来机遇。

所以,在全球化收缩、全球贸易投资减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的当下,中国正从微观入手,从民间入手,开始推进新型的全球化、新型的贸易投资和产业供应链合作,比如说跨境电商。

为什么不从宏观、从多边、从战略上来推进全球化呢?原因很简单,现在多边贸易规则是价值观的冲突,西方在用他们的价值观来衡量中国,新疆的棉花、西红柿、光伏被他们说成是人权,讲事实他们不听。

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好争论的呢?它要跟你相互“脱钩”,你要跟它相互“挂钩”,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她讲“再挂钩”的意思就是,凡是对美国有利的她就“挂钩”,不利的就“脱钩”,也就“选择性脱钩”、“针对性脱钩”。从根本上看,美国还是要跟中国“脱钩”,而中国才是真心实意想要相互“挂钩”。

受访专家简介

张燕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别津贴。1984 年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曾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专业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研究课题等。曾荣获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等,并于2008年11月29日承担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讲解。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