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几天前,京东的农场杂粮项目落户内蒙古。农资、农村电商、AI养猪……自2012年开始,京东涉足农业的步伐从未停歇,如今京东或许找到了最好的商业模式。
在农业领域,从2012开始,京东一直在探索和优化的模式。
变!变!变!这是京东布局农业的发展步伐,也是京东的坚持与放弃的较量。
经过6年的发展,京东从以“卖产品”为主的模式逐渐转变成以“服务”为主的模式。
或许,这也是互联网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最好的抉择与归属吧。
2018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发出内部信表示:京东十年内的梦想,是成为一家技术和创新驱动的国际化企业。
以此来看,技术服务、创新驱动是未来京东农业模式的核心内容。
01 消失的卖农资模式2014年是农资电商元年。辉丰股份、金正大、云农场等农资电商纷纷兴起,阿里和京东进入农资领域淘金。
2015年8月,京东集团“京东农资频道”上线,目标是为农资企业构建一个品牌建设、产品展示、营销推广并与用户交互的平台。通过该平台,让农资企业与经销商、代理商建立网上的供销关系。
从2015年初开始,国内多家农资知名企业已与京东达成合作协议并入驻京东农资频道,包括“农商一号”、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京研益农科技发展中心、北京燕化永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但,京东农资还没开始,农资电商就成为行业的一个笑话。亏钱、质疑、抢经销商生意、服务不到位、假货等等话题充斥着整个农资行业。
业内专家认为,农资电商不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京东农资在雄心中出发,却在无奈中叹息。
02 迷茫的农村电商随着国家政策的重视,农村电商又成为京东、阿里、苏宁的布局重点。
2015年4月21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带领包括CXO、副总裁等数十位高管,赴河北省固安县调研农村电商市场,并在固安县野场村召开现场研讨会。刘强东在会上提出京东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3F战略”。
其中一个“F”指的是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京东将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将农民的农产品种植与城市消费者的农产品需求进行高效对接,将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到城里人的餐桌。
有业内专家指出,农产品进城难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问题,其难在现在农民没有电商意识、农产品缺乏标准化、现代人对健康食品的意识缺乏和农产品对物流要求更高等。
京东的农村电商也面临着如此的问题。尽管有跑步鸡的案例,但之后的农产品品牌打造也基本是籍籍无为。
03 技术赋能!开启AI养猪京东对农业到底有哪些吸引力?除了资金和流量、数据、用户之外,农业领域也应该非常渴求技术,尤其是能颠覆农业的技术。
2018年2月14日,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在内部信中表示,未来将加大在ABC等技术领域的投入,A(AI,人工智能)、B(Big Data,大数据)、C(Cloud Computing,云计算)将是京东对外合作赋能的核心,为京东在新一年中的创新与国际化战略提供坚实力量。
尤其是AI技术的应用。2018年,可谓是AI进入农业的元年,阿里宣布将AI技术运用到农业领域。
从诸多报道中发现,京东在AI领域上,除了人才上的布局外,还在做着资本市场方面的准备。比如,去年收购科大智能,投资PICOOC等动作均展现出了其在AI领域的野心。刘强东曾放话称:“发力AI应用,五年内超越所有对手”。
于是,2018年11月21日,京东在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重磅宣布:正式进军养猪业。
京东携手中国养殖业最顶级的研发团队,推出的人工智能养殖解决方案,最大的优势在于:通过神农大脑控制机器人,代替人工饲养,全面护航养猪安全。
同时,在京东与中国农大携手打造的“丰宁智能猪场示范点”,饲喂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巡检猪舍,监测猪舍的环境数据。据悉,采用京东人工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不仅能让成本降低30%,饲料节省8-10%,更重要的是出栏的时间也将缩短5-8天。预计至少将降低500亿的总成本。
这是京东从简单卖货走向服务农业的转折点。
04 觉醒!打造京东农场我们都知道,农业很难赚到钱!其中有3个原因:1)缺乏信任;2)缺乏标准化;3)缺少品牌。
如果不逐个去解决,中国农业现代化更是困难重重。
经过4年的发展,京东已经拥有京东商城、京东物流、京东科技、京东金融、京东线下超市等产业布局,大数据、资金、物流、科技、电商、用户等等都是京东优势。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对于农业领域,京东似乎已经找到了路子:切入源头、嫁接服务、结合技术、营销、金融帮助农业做溢价。
2018年4月9日,京东宣布,将以无人机农林植保服务为切入点,整合京东集团物流、金融、生鲜、大数据等能力,搭建智慧农业共同体,同时打造旗下首个农场品牌“京东农场”。
京东集团副总裁、X事业部总裁肖军表示,京东组建智慧农业共同体正是为了将自身的技术能力、供应链能力、数据能力、营销能力、金融能力等对外赋能。
继阿里推出“未来农场”之后,京东也发力互联网农场的打造。
我们发现,京东农场将对农作耕种管收全过程实施管控和数据管理,以确保高品质农作物生产全链条信息公开。针对高品质农产品,还将直接利用京东物流、冷链仓储等缩短流通环节,实现直接从田间到餐桌的“京造”模式。
2019年1月19日,京东携手内蒙古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京东农场杂粮项目落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还首次披露了京东农场的整套业务流程,确立了从信任树立、标准建立、技术输出、品牌赋能和销售驱动“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将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科技手段打造杂粮基地。
为了能够帮助京东农场合作的农业产品更好地进行线上销售,京东还将建立京东农场专属线上平台“京品源京东自营旗舰店”,直接带动农民增收,而双方合作的2000亩杂粮产品也将通过京品源京东自营旗舰店进行销售。
对此,我们也梳理下,京东农场的运营模式如下:
1)信任体系:京东农场通过深入农业生产种植和加工仓储环节的全程可视化溯源体系,把所有种植关键环节完全呈现给消费者。
2)标准体系:通过制定农场生产和管理标准,从农场环境,种子育苗,化肥农药使用,加工仓储包装等全流程进行规范和标准化,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
3)技术输出:依靠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和设备,实现精准施肥施药以及科学种植管理,降低农场生产成本,提升农场工作效率。
4)品牌赋能:通过京东在营销、金融、大数据以及京东农场自身品牌等方面的能力,扶持农场进行品牌包装、推广和营销提升。
5)销售渠道:京东商城、京东线下超市。
每一个品牌想要做大规模就是复制模式。比如丁磊的未央猪场、京东农场,通过打造标准化解决方案,并复制这套运营模式帮助中国农产品基地或者农产品品牌做赋能。
也许,这才是最好的商业模式。
05 未来逻辑从京东、阿里、苏宁等互联网大佬布局农业逻辑来看,农业服务已经成为核心的关键点。
其中,有3个逻辑,值得思考:
逻辑一、跳出卖的思维
尽管“卖农产品”是时下最关键点,但消费升级时代,消费者需要“更好的产品”、农民需要“更低的成本”。
对于互联网进农村,农民需要互联网从“卖得好”转向“种得好”。否则,潮水退后,中国农业的难题依然存在。
逻辑二、帮助农产品建立溢价
中国农产品卖不了高价,除了品质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技术创新。互联网大佬布局农业之后,品牌背书、生产技术提升,农产品价格自然得到提升。
这也是为何丁磊的一头猪能卖到10万元。生产技术创新将会给农产品溢价带来制胜意义。
逻辑三、用心、用资源全部投入
农业投资一定是个重投资,需要资金和资源的重磅投入。
当下,京东、阿里、苏宁布局农业都是全产业链的布局,从生产、渠道、物流、技术、资金、营销等全方面投入资源和资金。
如果,只是解决农业的一个点,几乎很难改变农业的现状。
最后,我们再畅想下:在大数据、电商、科技等支持下,中国农业将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跨界者有利、农民也赚钱。也许,这就是农业领域的新生态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