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站在深圳河看深港,一河两岸是完全不同的景象,深圳这边热火朝天、繁花似锦,香港那边则冷清许多。随着《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的公布,对岸的景象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想象深圳香港这个双城故事,将会在未来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句话,看好的不仅是深港未来的双城故事,更少不了对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肯定。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这首老歌道出了深圳-香港一水相连的关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最早起源于1997年深圳河治理截弯取直形成的0.87平方公里河套地区,20年过程中这片土地的发展颇为缓慢。从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明确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来,这片占地面积3.89平方公里地块,不仅跃升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更于去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
一年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这片弹丸之地正在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通过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探索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作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河套用自身发展经历证明了小地方可以有大作为,孕育着大希望,彰显了湾区融合发展的速度。
“腾笼换鸟”拓展空间:新增30万平米创新载体
福田作为老城区,空间拓展难度大。为加快筹集科研空间,支撑科创资源快速集聚,福田区利用福田保税区现有仓库厂房“腾笼换鸟”,筑巢引凤打造优质科研空间新高地。2020年,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拓展新空间约10万平米,建设国际生物医药基地二期、国资国企创新中心。已开工建设深港开放创新中心、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两个全新的创新载体,将新增30万平方米科创及配套空间。未来,皇岗口岸片区货检区将释放50万平米土地,成片打造协同创新区。预计到2035年,超过300万平方米的科研、产业及配套服务空间将持续供给,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深圳园区先期整备的37万平方米优质科研空间已投入使用,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四个创新载体,验证了深港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过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正在成为香港创科发展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和撬动点。
未来,深圳园区将构建“一心两翼”的空间格局,以皇岗口岸南北两侧建设服务枢纽片区、协同创新片区、国际人才社区片区、高端科研片区、中试及产业化片区,打造一流的国际科研园区。
布局扶持支柱产业:建设湾区金融与数字经济超级计算集群
作为金融强区,福田区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发展。随着电商、外卖、视频平台逐渐融入大众日常生活,数字经济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宽。在这场蝶变中,福田积极布局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持。2020年4月,由美国和英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创立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福田)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研究院聚焦数字经济和AI的国际最前沿领域。其中,作为研究院重要的科研基础设施,湾区金融与数字经济超级计算集群首期项目已完成建设,该集群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少有的高精度与混合精度大型超算集群,其特性全面匹配金融领域的计算需求,未来将建设成为大湾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研究基础设施,将助推福田打造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数字经济与金融科研环境。
双城联动瞄准地缘:解决高时空分辨电镜卡脖子问题
近年来,科研领域对扫描电子显微镜的需求逐渐旺盛,我国扫描电子显微镜行业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但行业市场主要被海外知名扫描电子显微镜生产企业所占据。随着香港城市大学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中心落户河套,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若干“卡脖子”技术得以解决。
该中心利用香港城市大学国际人才、知识与技术创新交汇的地缘优势,结合深圳的产业基础与应用创新优势,正在推动高时空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产业国产化。90后博士陈岩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今年毕业后他就将求职脚步迈到了福田,成为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高时空分辨电镜项目经理。“福田区为我们提供了资金、场地、人才招募等方面的支持,我们希望将香港的技术带到深圳来,也是对这里的制造业比较有兴趣,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实体在深圳来说会更具有优势。”
筑巢引凤纷至沓来:布局量子科技关键领域
近年来,全球的量子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作为颠覆性技术,量子科技会带来算力的增加,通信的安全还有感知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跨越式的提升,对于材料和器件的能力有巨大的提升。早在2019年10月,福田区就与南科大合作,将国际量子研究中心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研究院成立后,来自世界各地顶尖名校的毕业生纷至沓来,汇聚在一起攻克量子研究难关。
通过引进国际科研人才,国际量子研究院将依靠自有核心技术,实现小型专用量子计算机的产业化,在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未来信息材料和量子科技领域“卡脖子”装备等关键领域进行战略布局,主攻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培育新一代量子信息技术产业链。
综改试点逐步扩大:港澳青年瞄准产业链优势
2021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优先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举措的落地吸引着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河套。为全力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河套深圳园区建成6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2.6万平方米,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
其中,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下称“创新工场”)已经运行三年。长富金茂大厦是河套深圳园区的地标建筑,站在落地窗旁可以一眼看到对岸的香港,创新工场就位于这栋楼的19和21层,凭借交通便利、与香港高校人才技术合作广泛、服务体系全面等优势,吸引了大批港澳籍团队进驻。
香港青年何耀威2015年创立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用智慧穿戴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低并发症发病率。“深圳的供应链、产业链和技术资源都很丰富,可以在短时间把研究从实验变为商业化的产品。”在何耀威看来,深圳连接香港、背靠珠三角完备产业链条的优势是他最看重的一点,而落地河套又为他和团队成员往返深港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量身打造全链条服务:半月不到就能拎包入驻
事实上,除了地理优势外,创新工场的服务也是极大的加分项,这里会为创业团队整合各方资源,量身打造优质的全链条服务,创新团队入驻也越发顺利。
先后在清华大学化工系、香港浸会大学计算机系就读的港籍创业者吴志力博士,带领团队于10月8日入驻创新工场,从表达入驻意愿到成功入驻前后不过半个月。“之前就有同学和朋友在这里创业,经过他们推荐之后我很快就找到了相关的负责人,九月中下旬表达了入驻意愿,走完一定的流程之后,国庆假期一结束我们就搬进来了。”
目前,吴志力所创办的宜远智能科技得到了港澳AI专家团队支持,并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皮肤科进行合作。“我们这个项目需要依靠粤港澳合作,来了之后发现这里的创业环境很好,还有各种各样的人才政策输送。”之所以选择河套,吴志力表示得益于近年来河套的发展给了他足够的信心,“我们判断福田这边会和香港结合得越来越近,搬到这里之后我们也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促进和香港的合作。”
引才更要留才,为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深圳园区建成“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这不仅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够一站式办理海关和地方政府服务事项的大厅,也是深圳唯一能够实现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办”的大厅,为园区企业、香港及国际人才提供“一门式、一窗式、一网式”360项政务政策咨询、创新创业交流等服务。
“政策包”推动要素流通:“一轴两翼”布局再升级
2021年9月6日,深港高层会晤暨合作会议签约及合作项目启动仪式在深圳举行,《关于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签署发布,这是继深港签署合作区备忘录以来又一具有重大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深港“联合政策包”作为“一区两园”建设的合作安排协议文件同步发布,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等深港合作项目启动,合作区协同开发进入新阶段。深港跨境货运“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组织实施顺利推进,新皇岗口岸将实行“一地两检”安排。
事实上,在香港推出北部都会区规划之前,河对岸的深圳早已瞄准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机遇。早在2019年,福田区就提出深入实施“一轴两翼”发展战略。两年过去,“一轴两翼”空间布局升级,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城区“三大新引擎”为总牵引,重构中心城区福田发展新格局。以合作区为核心引擎带动深圳南部和香港北部联动发展,形成世界级的科技带、产业带和生态景观带。同时,聚焦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加强与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区域协同联动,携手港澳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驱动大湾区实现协同跨越发展,促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采写:南都记者张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