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个一个事情,给大家分享下。
有个地方3月份非标城投派息的,3月25日之前付的都是正常的,但3月25日之后派息的,投资人拿到的收益被扣了20%的投资所得税,原本9%左右的票面收益率,被扣掉了20%后,拿到手的收益就只有7%左右,而且不仅是一个平台,当地的好几个平台发的非标产品都这么玩的。
据说是因为当地税务局在稽查到他们城投的非标融资利息支出这块不合规,就要求平台在支付利息时把投资人收益给强扣了。
这个事确实有点儿尴尬了。
以前玩非标城投也好,非标类P2P也罢,投资赚的钱的确是税前收益。玩P2P的时候,有些人亏得本金都保不住,所以P2P那一块,几乎是没有投资人去申报投资所得的,网贷平台也不会去帮投资人申报投资所得,截止到目前估计都还有数百万的P2P投资人连本金都没拿回来了,还谈啥所得。
政信定融类的非标城投债权,也面临的那种情况,本身债权实际价值没法评估,因为它是非标准化产品,拿的利息如果您要计入所得,但本金还没拿回来啊,也没任何人敢保证100%就能把待收全拿回来,所以早些年买非标城投的收益,一般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了,没完全退出来之前,都不能叫利息所得,没人去申报,也没有平台去申报代为扣除,之前的都叫预期收益。
但实际上买城投的,您说您亏损了,大数据都是掌握在各个地方上啊,能找出来有几个亏损的案例呢?说出来也没人信啊,所以这次有个地方的,税务部门的进入后,就直接把20%的投资所得税扣了,然后留在地方上了。
有税务常识的,其实也能理解平台一下。非标融资,比如信托、定融的利息支出是给散户了,而平台是把资金支付出去了,但不会收到散户相应的票据,那么平台就要想其他办法把账做平。对于那些非标融资比较多的区域,非标利息一年的支出规模都上亿,这确实是个问题,哪去找那么多票嘛。
普通人接触的不多,实际上像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的号主些赚的钱,收入金额稍微大点的,腾讯和今日头条就是直接扣了20%的个人所得税后,然后再打给你的,而且他们会主动帮您去申报您在平台上的所有收入。到了第二年3月份,每个人再去登录个税APP申报个税,如果您所有申报的收入减除抵扣的达不到6万起征点的,上一年扣掉的20%的个税,税务APP就会返还给您。如果您的是超过起征点,就按规定档次缴规定的税费,都退少补,但绝大多数人都是退之前多缴的税费,有少部分人是要去补缴的。
但对投资人来说,都是有钱拿去投资的人,绝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超过了6万的,这个时候扣掉20%的所得税,大概率就很难再退回来了。如果您是没工作,没收入去申报的,买非标城投扣掉的20%所得税,还有可能在第二年能返还。
实际上每次的派息也没几个钱,的确有可能是税务上门查了后,然后直接就把城投派息的按20%扣缴了个税。现在非标不让玩了,很多到期的资金都撤走了,在别人走之前,再从利息上面拔点所得税下来留在地方上,怎么说呢?自己知道就行,也还好了,至少是赚了钱的。
买标债的就不一样的,买标债的,它的债券买卖和收利息交易都是需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里面进行的,您投资交易产生的所有税费,直接在交易所里面就把税扣完了,然后产品预计的基准业绩,就是扣除完了各种税和费用的 ,非标城投如果真都要扣20%的所得税,那实际收益率跟标债没啥区别,上面在逼着各个地方非标转标,实际上地方上为了合规也是引导投资人非标转标。有些好的区域原来在发属地非标政信的,到了年初时,地方上虽然还允许发属地,但也必须是标债产品,而且是主要拿去买当地城投债券的标债产品,然后才能允许您跑去别人当地发属地。
另外,再补充一下,买信托的客户,对理财端的收益,现在大部分信托是让投资人去自行申报。还有,当下城投的标债,还有一种私募证券基金玩法(起投门槛100万起),在收益端,根据基金管理办法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为投资人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是必尽的义务。所以,如你有想认购私募基金时,一定得问清楚票面收益是税前还是税后。
在国内,还是希望大家脚踏实地,远离高收益高息,如果都高收益高息,那年轻人还不都想着去暴富,谁还老老实实去上班工作啊。像之前的蚂蚁金服、京东数科、联想等想回大A上市的“爆富梦”,最后都成了“梦”,未来“梦”即使能实现,估计也会大幅贬值。
最近证券时报推送了一篇文章,标题叫《中概股治好了这届年轻人的“暴富梦”》。
如果年轻人都暴富了,那未来。。。。。。。。。。
本文章仅在我们自己的圈子内部发布,不再放在其它地方。我是大佛,持证理财规划师,拥有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著有《投资理财实战:财商思维与资产组合配置策略》一书,财经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