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首单永续债“花落”中国银行。1月17日晚间,银保监会官网发布消息,批准中国银行发行不超过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银保监会方面指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获批发行的首单此类新的资本工具,有利于进一步充实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扩大信贷投放空间,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丰富债券市场投资品种,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此次获批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即为“永续债”,指的是没有明确到期时间或期限非常长的债券,即理论上永久存续,用于补充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
永续债发行正当时
“永续债主要是用于补充银行一级资本,对于无法通过发行优先股等方式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非上市银行来说,发行永续债更有利于其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武雯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补血”是商业银行一直都在推进的工作,尤其在当下,各种内外压力叠加,补充资本更是当务之急。武雯认为,当前银行面临的资本补充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监管层对银行资本充足水平要求不断提高,资本充足达标难度增大,尤其是在满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要求下,部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面临加大的可能性。二是在表外回归表内的大趋势下,部分重资本消耗类资产给银行资本补充能力带来较大压力。三是商业银行自身盈利能力出现分化,部分银行盈利增速低于规模增速,银行资本内源补充能力有所弱化,导致资本补充压力提升。
2018年12月25日,金融委办公室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当晚,中国银行方面即表示,6月底该行股东大会批准了发行不超过4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外币的减记型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中国银行在持续研究有关发行方案。
武雯表示,此前,国内商业银行并没有发行永续债的先例,巴塞尔协议III推出之后,国外银行业机构发行永续债已有较多实践。主要由于其创设不可避免的涉及多个政府部门,需要各部门全力配合与协调,才有可能创设成功。“考虑到在金融委的支持下,当前监管的协调性、统筹性已经大大增强,预计以永续债为例的资本补充工具将逐步推出并落实。”她表示。
“补血”压力犹存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熊启跃表示,与国际同业相比,其他一级资本不足是我国资本充足率不高的重要原因。2017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占总资本的比例为4.1%,同期,非中资G-SIBs为11.3%,部分大型银行超过了15%。国外银行业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工具主要包括优先股、永续债、优先信托凭证。2017年末,全球30家G-SIBs中,分别有25家和19家G-SIBs发行了优先股和永续债。此前,我国银行业仅发行了优先股。探索发行永续债,能够拓展银行国际国内资本补充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改变我国银行业其他一级资本占比较低的局面。
中信证券研报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A股上市银行完成资本补充5315亿元,其中包括定增和IPO共1080亿元、优先股1025亿元、二级资本债3080亿元、可转债130亿元。单个银行再融资方面,2018年7月,农业银行定增募资1000亿元实施完毕,创造了A股历史上最大规模定增纪录。此外,部分城商行与农商行的也加快了上市的步伐。
对于中国银行本身而言,有银行业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从已披露的2018年三季报来看,该行三季度一级资本净额为13230亿元,所以400亿元的绝对数相对不小。另外,由于中国银行属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按照现有规定,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在2019年1月之前至少应达到风险加权资产的16%,在2022年1月前应至少达到18%。中国银行也要在今年开始适用第二档(1.5%)的附加资本要求。
需要关注的是,永续债发行主体资质方面也有限制。东方金诚研报指出,在资本补充政策鼓励下,未来永续债发行主体更多集中于主体AA 级(含)以上商业银行,永续债的发行将为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供充足的“弹药”,从而有利于实体经济融资,对当前转型期实体企业发展起到稳定支持作用。
本文源自金融时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