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加强了利率调控宏观经济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主要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和调整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
利率体系是一个国家再一定时期内各类利率互相联系所构成的整体。各类利率相互影响,对各种信贷和经济运行发挥各自的调节作用。利率体系的简单与复杂,取决于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较为合理、完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体系(下图)。
(来源:格隆汇)
我国特色利率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政策利率指可供央行用来调节实体经济活动的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市场利率指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目前,我国的政策利率主要有各种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再贴现金率等;市场利率可分为银行间利率、交易所利率等。
我国当前的利率体系可分为四个层次:1、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等;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包括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3、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4、市场利率:包括民间借贷利率、深沪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利率。
其中,政策利率中最重要的是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反映全社会的一般利率水平。再贴现率处于利率体系的核心位置,体现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方向。下图是1998-2019年间我国再贴现率变动情况。当前我国再贴现率为2.25%,自2011年以来一直没有变动。1998-2019期间,我国再贴现率的平均值为2.25%,最高为1998年的6.03%,最低为2010年的1.8%。根据
(来源:CEIC)
市场利率中最重要的是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再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中所使用的利率,此类存贷款利率在利率体系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此外,短期资金中的拆借利率是短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而国债利率(一年期以上的政府债券利率)是中长期金融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利率。
未来,我国利率体系发展目标是形成一套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核心的、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多层次、有弹性的、充分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利率体系,也是未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本文参见微信公众号:RMB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