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李嘉诚便又一次出售其位于内地的地产项目。2月26日晚间,广州粤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针对重大资产重组发布停牌公告,公告中透露的信息显示,粤泰股份计划收购原属于李嘉诚旗下规模达到3800亩的项目——广东省江门市碧海银湖。
早在2007年,李嘉诚就在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斩获3800亩的土地,原本的规划成集游艇俱乐部、马球、购物、娱乐休闲、高档住宅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商业地产项目。
不过,碧海银湖也最终被李嘉诚卖掉了。2017年8月,企业法人股东发生变更,江门市乐活企业策划有限公司(粤泰股份的关联企业)正式成为企业法人股东;2018年1月江门市乐活企业策划有限公司将注册资本增加至7亿元,成为100%控股股东,至此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则正式撤出了碧海银湖项目。
实际上,李嘉诚近年来甩卖国内资产频率正在加快。2014年4月以72亿元的价格被卖出的北京盈科中心;8月以14.4亿元转手的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去年10月以200亿元人民币出售位于世纪大道换乘枢纽站上方的“世纪汇”综合体。
针对新年李嘉诚又出售了一块珍藏10年的地块,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李嘉诚看到了国内房地产市场之困局,正在加快辙离的步伐。根据数据,2月,受监测的21个主要城市楼市成交量整体环比下降38.2%,同比下降28.6%。从同比数据看,11个城市的新建商品房住宅价格出现了下调,主要有深圳、无锡、福州等一二线城市。
目前来看,国内部分媒体舆论对李嘉诚旗下公司抛售内地房产表示了不理解,他们认为李嘉诚此举是看空内地经济。但是李嘉诚除了抛售自己在内地的物业之外,他在其他行业的投资并没有下降多少,而且随着中国消费经济的发展,李嘉诚还对外表示,看好中国的零售业的未来。
现在问题来了,李嘉诚为啥要大幅调降在国内房地产项目数量,而又将其兑换成流动资金投向欧洲发达国家呢?他内心究竟又在盘算些什么?难道要将其名下资产都转到欧洲市场中去吗?先让我们深入分析一下原因。
首先,李嘉诚抛售内地三四线城市的土地项目,主要是他觉得在一二线城市进行调控之后,今年三四线城市房地产也会遭到调控。自去年开始,三四线城市的地价和房价都经历了一轮补涨,而现在各级政府都已经力图降低房地产杠杆率,严控系统性金融风险。
这也预示了,房地产调控今年也将会从一二线城市蔓延至三四线城市,所以与其未来无人接盘,还不如现在早点抛售,何乐而不为?去年10月,李嘉诚就以交易单价7.5万/㎡,抛售了上海“世纪汇”,现在上海的新房价格也已经跌至4.3万/㎡元。
再者,中国房地产与美国股市、日本债券齐列于全球三大资产泡沫之列,目前美国股市、日本债券开始出现调整迹象,中国房地产在全球金融去杠杆,货币供应持续收紧情况下,前途未卜。
而李嘉诚的投资理念是,不要去赚行情中的每一笔钱,现在选择逃离内地房地产业,避免受到更大损失,也是李嘉诚离开原因。
再次,脱亚入欧,欧美基建投资价值已显现。李嘉诚旗下和黄获批在伦敦发展涉及达10亿英镑(约129亿港元)的综合房地产项目,在伦敦金丝雀码头以东3.2公里的英国海军船坞旧所在地特福德,发展包括3500个住宅单位的多层大厦,以及写字楼、商店、餐厅及酒店。而李嘉诚若想要在未来购买更多的欧洲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项目,不将国内地产出售恐怕目的难以达成。
目前国内正在给房地产金融降杠杆,李嘉诚在抛售内地物业后,可回笼千亿资金,欧洲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资产泡沫已经挤得差不多,风险与安全性已导致李嘉诚认为,欧洲市场预期收益将会更好。事实上,也不只是李氏家族,包括万达、碧桂园、绿地等众多开发商纷纷转向海外地产。
最后,对于年过九旬的李嘉诚而言,之所以不断抛售国内的资产,从浅层次说,他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成长期已过。而从更深层次来看,李嘉诚想通过将资产“脱亚入欧”的方式完成家族的传承。
李嘉诚尽管不服老,但实际年纪很大了,自己逐步退出商界,将公司交给儿子打理已不可避免,但他的儿子们并没有像李嘉诚在政商界长袖善舞的本领,因此将部分资产离开内地和香港,也是对家族一种保护。在自己去世之前做好战略安排,也彰显李嘉诚的高瞻远瞩。
李嘉诚又在春节过后,轻松抛售了一块3800亩的项目土地,对于李嘉诚来说,近年来抛售房地产板块给他带来了数千亿的现金流,李嘉诚在房地产上轻资产,同样国内商业地产大佬的万达王健林,现在也走在轻资产的道路之上。春江水冷,鸭先知,地产大佬们的举动往往都与大众的预期截然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