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香港创建新型债券市场,增加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既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
文/《财经》记者 刘宗根
编辑/陆玲
“中资美元债市场从去年起出现巨大波动,虽然此次市场危机集中在地产行业,但是其中体现的问题在中资海外债市场具有普遍性,存在发行人发布信息混乱、二级交易不透明和后续监管手段不足等几个突出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滴灌通创始人李小加表示。
他认为,如果任由这种状况持续,很可能会严重影响中国的对外金融信用,提高融资成本,制约香港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于香港创建新型债券市场,增加市场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既有必要性,也有紧迫性。
去年房企债务违约事件频发,考验中资美元债市场。中金公司数据显示,地产美元债债券违约此前均为零星个案,2021年地产违约主体显著增加,蓝光发展、泛海控股和当代置业等已发生债券违约,违约债券总规模达245亿美元。
联合资信数据显示,2022年中资美元债市场共有逾1600亿美元债务到期,为近五年债务到期规模最高峰。从行业分布来看,到期债务主要来自房地产业和金融业等。房地产板块到期美元债162只,合计金额564.78亿美元,占全年到期总额的33.57%;金融板块到期美元债213只,合计金额562.19亿美元,占全年到期总额的33.41%。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今年1月表示,去年个别高杠杆房地产企业因自身经营问题发生境外债违约事件,导致中资境外债市场房地产板块出现短暂恐慌情绪,这属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不会影响中资境外债市场的整体功能。长期看,中资境外债市场将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金贤东表示,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理利用中长期外债,引导企业优化外债利率和期限结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外债风险。
李小加在提案中说,随着跨境资本流动的频繁,离岸市场逐渐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目前中资海外债存量规模逾9000亿美元。
据了解,2021年共有335家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592笔,金额合计1946亿美元。总体看,中资境外债发行主体日趋多元。
李小加表示,新型债券市场的核心要素包括:一个尊重市场传统、高度组织化的OTC市场,不是以集中交易为主的传统交易所;统一的登记和一级托管服务,确保信息发布透明及时;交易系统和市场现有系统对接;清算服务可以自建或与现有清算机构合作;扩大市场参与者范围,包括做市商、代理商和合资格自营商,为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提供便利,增加债券交易量;从中资美元债起步,逐渐扩大到其他亚洲债券,形成新规则下的亚洲债券交易中心;领会中央和香港特区监管机构对市场的监管诉求,并在筹建时设计到相关规则之中。
他建议,可以充分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建立一个符合中国经济逻辑,同时能与美元主导的市场体系接轨的债券市场。为海外债发行、交易、托管设立市场化的运营标准和责任机构,对于维护和加强中国企业的海外债务融资渠道,加快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
2021年9月,债券通“南向通”正式上线。所谓“南向通”,指境内投资者经由内地与香港相关基础服务机构在债券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通知,境内投资者范围暂定为经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也可通过“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南向通”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上限不超过年度总额度和每日额度。“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