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今年首只券商可转债——中国银河发行的中银转债在3月24日发行,至此,今年一季度可转债融资规模已经接近800亿元。这是近三年来可转债一季度融资高点。去年一季度,可转债市场融资规模450亿元,2020年同期不足400亿元。对于可转债规模大增,市场认为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和光伏行业的可转债扎堆发行,其中仅重银转债一只的规模就达到了130亿元。
“大块头”集中布局可转债
据悉,中银转债发行规模为78亿元,评级为AAA。 此次中银转债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发展投资交易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增加投行业务的资金投入及补充公司其他营运资金,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的资本金。
随着中银转债发行,今年一季度可转债融资规模已经达到779.7亿元。今年一季度可转债融资规模快速扩张,主要是由于几个“大块头”公司扎堆发行。其中金融行业和光伏行业贡献巨大。有两只可转债的发行规模超过百亿,分别是重银转债和通22转债。
3月23日,重庆银行公开发行130亿元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为“重银转债”,转股价11.28元,债项与主体评级均为AAA级。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的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支持重庆银行未来各项业务健康发展,在可转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
重银转债也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3月24日晚间重庆银行公布称,本次发行最终确定的网上向社会公众投资者发行的重银转债总计为约343.74万手,即34.37亿元,占本次发行总量的 26.44%,网上中签率为 0.03014188%。
除了重庆银行之外,成都银行也在本月发行了可转债。2022年3月3日,成都银行80亿元可转债顺利发行。此次发行现有股东优先认配比例79.11%、网上认购倍数7144.29倍、网上中签率0.01399%。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可转债发行天量,其中,银行发行可转债次数和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由于可转债基于同等级同期的公司债更具低票息的特点,其融资成本较低。而可转债发行人可利用转股无需支付债券的本金和利息,减小到期支付的压力,因此发行可转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越来越热衷的融资方式之一。
除了上述提到两家银行的可转债之外,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也都在一季度发行了各自的可转债,通22转债的规模达到120亿,隆22转债则为70亿。
低于面值可转债仅剩1只
供销两旺的可转债在二级市场也受到了追捧,目前正在交易的386只可转债中,低于面值的可转债仅剩下广汇转债1只,且幅度有限,最新的收盘价为98.98元/张。
目前价格最高的可转债是中矿转债,3月24日收盘报630元/张,仅今年以来,该可转债的涨幅就超过30%。石英转债和横河转债的最新价格也都超过400元/张。除此之外,价格在200元/张的可转债还有16只,高价可转债(价格超过200元/张)占比达到了5%。
贺金龙表示,可转债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标的,在今年权益市场比较动荡的环境下,成为不少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作为规避风险,追求超额收益的配置之一。目前破面的可转债仅有一只,一方面是基于可转债过去30年的良好信用,另一方面也是基于下修条款可以保证在股票下跌时也可以促成可转债转股强赎退市的规则,令可转债价格有估值支撑。
不过贺金龙也认为,目前可转债市场内部存在着较严重的分化行情,尤其基于可转债价格中位数估值,以及转股价值偏离度等因素考量,都存在这种结构性差异。因此,对于投资者参与可转债投资时,选债的重要性大于择时,投资者可根据自己风险承受能力,参与可转债市场的投资。
融智投资基金经理胡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可转债受欢迎因为有债性的托底,整体风险较小, 且市场转暖时,可转债也会跟随正股上扬,分享上涨红利,可谓“下有底,上无顶”。不过因为连续的炒作,可转债的价格的确处于一个相对的高位,即使是经过近期的调整之后,仍然处于一个价格合理并不便宜的位置。
但胡泊认为当前的位置并不意味着可转债完全没有配置价值,“估值高低更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市场热情维持高涨,可能未必会出现特别便宜的价格,但是一些优质的品种从长远角度来看,已经显现出投资价值。”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