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长的话: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如今的权益市场已难有趋势性的机会,说的好听点就是“震荡调整尚未结束”,说的难听点就是个不死不活的鸡肋。往往每到此时,债券类资产总能有亮眼表现,而相比“大路货”的公募基金,私募这块的策略更加多元化,且收益风险比更高,能在控制回撤的前提下取得不俗的长期收益。债券也能有高收益?厂长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这类闷声发大财的私募策略——固定收益。
风水轮流转
恰逢多事之秋,全球资本市场跌宕起伏,私募策略的盈利模式也在发生某种转变。
根据私募排排网上的数据显示,近期以来,八大策略一改年初强势,整体格局由红转绿。以刚过去的五月为例,全市场私募产品平均略亏了3.07%,其中20亿以上“大私募”的平均亏损在五个点以上,而10-20亿的中小机构“仅”亏了4.42%。。。不但“船大难调头”的魔咒再现,一些一季度强势的品种也开启了高位折返,居高而下的态势。
在具体策略上,八大策略一展“盈亏同源”的本质。近一个月来,受证券市场行情拖累,股票、事件驱动等A股高相关品种成为领跌的重灾区,分别亏损6.78%和5.99%;反倒是先前不受待见的管理期货类和固定收益类后来居上,以1.71%和0.11%的整体微涨,成为当下私募硕果仅存的独苗。
坚持看厂长文章的读者应该知道,对于此类“抗风险品种”,厂长向来都有“提前预警”的习惯。像最近逆势上扬的CTA和量化,厂长在五月的文章里都有过较大篇幅的整理与盘点,也早早强调过了它们的配置价值。
相比之下,同为“安全策略”,私募界的债券型基金就显得极为低调。在以往的大众印象里,这类产品虽然风险极低但收益也少得可怜,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
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今年以来固定收益策略产品的收益前十名单如下:
从上图中可见,表现最好的优美利XX强债,今年以来的收益已达47.56%!远远超出“收益个位数”的行业偏见;另外,如果我们把考察周期放长,以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水准来看,那么30% 、甚至50%的年化收益也是大有可期的:
对于这类策略,厂长之前的着墨确实不多,今天就给大家补上这个“缺漏”,看看私募界的债券型基金,究竟是怎么“稳”的,其低风险下的超额收益又是如何实现的?
“债券”也有高收益
债券策略私募基金,顾名思义,自然是以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一类私募产品。
当然,债券的票面利率也就那么一点,要想实现高收益,肯定还得有点别的“佐料”。目前市场上的债券策略主流有7类,分别为传统债券策略、债券品种细分策略、类固收策略、债券衍生品策略、宏观对冲策略、量化债券策略及债券PLUS策略。
在此之中,传统债券策略做的是最常见的信用债和利率债。其表现较稳,收益波动不大,整体上和隔壁公募的债券策略相当,属于最“大路货”的“全债”。
与之相比,债券品种细分策略由于标的债券的特质,其平均收益会更为高些。比如说高收益的垃圾债及前阵子大热的可转债。这里面垃圾债的市场规模较小,投资者大多“不理解”,所以产品规模不大;而可转债因其具备股、债的双重特性,理论上号称“攻守兼备、穿越牛熊”,所以近年来大受追捧,但实际效果未必如此,要就事论事,区别对待。
再说到类固收策略和债券衍生品,他俩做的都不是债券资产本身,而是性质类似或衍生出来的的ABS(资产证券化类)、“分级A”还有国债期货等等,称其为“固定收益策略”可能更为妥当点。ABS三言两语没法解释清楚,国内这块也算方兴未艾,有机会再开一篇讨论;分级A将成为历史,这里也略去不谈。。。至于国债期货,其本质上还是期货品种,可以做趋势也能做套利,收益上也肯定比纯粹的利率债要高上许多。
除此之外,债券策略也是有“量化派”和“宏观帮”的,前者可通过量化模型及指标判断债券的高低估并予以买卖,而后者则是将债券资产当作大类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实际上目前很多的债券私募也在串行做宏观对冲(比如乐瑞)。
最后就是债券plus,说白了就是一种以债券为底板、风险更低的多策略组合。和其他PLUS策略一样,其子策略几乎“无所不包”,股票、CTA、阿尔法套利都可以,可以将其视作为“混合增强型”的债券类基金。
虽说在种类上各分派别,但本质无非是债券标的、投资方法、及PLUS策略的不同。它们之间互有优劣,但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债券市场行情的影响。
就最近数据而言,自5月以来,中债-国债总净价指数表现良好,整体呈平稳上行态势。而考虑到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及随之带来的海外宽松环境,流动性会相对释放,外资也将加大对中国债市的流入。。。整体看来,厂长对国内债市的下阶段还是比较乐观的。
国内私募哪家强?
当然,“吹”了这么多,终究还是要落实到产品上去。国内的债券私募在数量上自然不比股票类的,但在质量和体量上,却不差分毫。以目前仅存的28家百亿私募为例,就有乐瑞、佑瑞持、银叶、暖流、映雪等13家主打债券策略的私募机构。这里头像乐瑞这样的,规模已经做得非常大,大概要有300亿的样子。
不过由于篇幅所限,厂长这里只能“点到为止”,给先讲讲几个最为知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私募机构。
乐瑞
乐瑞是国内债券私募的一大标杆,厂长谈的篇幅会多点——它有多稳,从其英文名Low Risk中便可窥得一斑。
其现任掌门唐毅亭为人大硕士出身,在投身私募前曾任职于农行及安信证券的债券业务部。是位浸淫债券业二十多年的老法师。后来他自立门户的时候,其核心班底都是农行和安信的“老人”。
在产品这块,乐瑞涉及到的投资标的比较多,既有债券、股票,也有大宗乃至衍生品。主打策略有两类,核心为债券策略(还有宏观对冲)。公司有自己的一套债券内部评级系统,会根据企业财报自动化地给出一个量化评级,并以此作为深度研究的部分依据。
具体来讲,它家的债券策略有强债策略和纯债策略。其中强债有20-30%的比例上限投的是股票及大宗等,纯债则是100%的债券资产。
对应到实战领域,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其公司整体的累计收益近300%,远远跑赢同期沪深300的58.97%。它的业绩曲线非常平滑,从13年钱荒、15年股灾、16年熔断到去年的慢熊,回撤都控制得很好。
细分策略上,纯债的年回报基本都在7%左右。而强债这块更高一线,能达到10% ,历史最大回撤也只有3%左右——基本也是国内强债和全债策略的模板标准。
暖流
暖流于11年底成立,一年时间规模就破30亿,是国内最早一批的固收策略私募。
从其核心团队来看,暖流的成员比较多元化。董事长黄柏乔曾是中信证券的固定收益部总监,总经理程鹏做过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的交易副处长。另外暖流的几位合伙人也是来路不凡,这里面既有南方基金的公募大将,有安邦保险的投资主管,也有中信证券的固收部副总裁。
对应到产品策略上,暖流在类固收和衍生品方面多有创新,是国内最早做“利率互换”的。总体来讲暖流风格较为“独特”,除了会主动配置信用债打底、还会辅之以高票息债券逆回购、银行承兑汇票等其他(另类)固收产品。
对应到具体收益上,根据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公司平均累计收益为42.31%,稍强于同期大盘四个点。。。不过因为产品策略的关系,它们家的收益差异比较大,同属于债券大类,有能做到年化25.19%的,也有百分之零点几纯白忙活的。
以它家的旗舰产品暖流XX号为例,其累计收益近70%,但基本都是在16年4月后“爆发”出来的效果。观其业绩曲线,要么是可转债打新成功了,要么就是从全债产品换成了收益更高的其他衍生品策略。
合晟
合晟的投研团队规模很大,且质量也不错,据说八成人员来自清北。总经理胡远川也是清华学子,在兴业证券研究所干了八年之久,一直做到了研究所副总经理的位置。11年它以同事及校友为核心,创办了合晟资产。
在产品类型上合晟以纯债、固收为主,此外在股票和FOF上也略有涉及。值得注意的是,其债券的风险评级属于中等偏上,以R3、R4为主,也有部分风险较高的R5类(根据海通证券相关研报)。
在具体业绩上,公司的整体业绩“尚可”,成立以来累计收益55.76%,稍强于同期的沪深300。历史上曾有只产品——超豪X号的年化达到过70%,但仅仅一年就清盘了。。。目前运行中的几只产品还算中规中矩,其年化收益在6%-12%之间。
不过厂长讲合晟的目的倒不是为了“业绩”,而是它的“踩雷问题”。
实际上,在百亿体量的债券私募巨头里,合晟的“负面”算是比较多的。
2017年,合晟以“公司经营发展需要”从新三板摘牌;2018年,又因踩雷“盾安”使得旗下产品巨亏——借此机会,厂长也想和大家谈谈债券私募踩雷的问题。
要知道,债券也是有违约风险的,在号称资本寒冬的2018,即便是看似稳如狗的债券类私募也不能幸免,去年因公司爆雷、相关债券违约而净值骤跌的债券产品也不是一只两只了。
对于私募机构来讲,它们会通过“买数据”的方式来了解公司的财务情况,评估违约风险。相比之下,普通投资者只能通过公司的公开财报来一窥究竟。。。
不过有一句说一句,当净值出现大幅滑坡后,不一定真的要立马赎回,因为有些公司经营状况还算不错,其违约只是一时的流动性危机,真有转机也犹未可知;可要是公司负债率很高,现金流捉襟见肘,“什么几百亿资产还不上几千万的”。。。还是早跑为妙,像近年来白马变脸(康美、康得新)的案例实在是不胜枚举,而出于分散投资的角度,大家尽量不要选择那些规模太小的债券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