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号正在推出《基金定投123》系列文章,在写作系列之三:《基金分类好复杂,掌握好它闯天涯》时,查阅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关于公募基金的统计数据,竟然发现各类基金资产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
排名第一位的毫无疑问是货币基金,资产7.12万亿、占比49%;
其次是债券基金,资产规模高达2.75万亿、占比19%;
剩下的几类偏股型基金,资产之和为4.88万亿、占比34%。
简单分类总结一下,投资收益2~4%的货币基金、收益4~8%的债券基金,这两种类型基金的资产规模占比达到了67%;而长期平均年化收益16%左右的偏股型基金,资产规模占比仅为33%。
如此看来,投资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比重远大于偏股型基金,说明广大投资者普遍风险偏好较低。
更过分的是,你知道中国人民在银行的存款有多少吗?说出来不怕吓死你,整整有82万亿之多(活期30万亿、定期52万亿)!足足是公募基金的5.5倍多!这块大肥肉,缺少“肌肉”的能力,对于个人来讲年化收益也就是可怜的2~3%。
还有啊,中国有私募基金约14万亿、私募资管产品约11万亿,它们每年的增值能力应该会高于8~16%。
所以,在金融资产领域,马太效应非常明显。一个人越是缺少投资理财技能,风险偏好越低,就越会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那么他的财富增值能力就越弱,财富地位就越来越低下。
换句话说,如果一大群人的财富增值能力低于6~8%,那就是在为一小群人增值8~16%以上抬轿子,结果只会造成财富越来越集中、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因为,国家GDP增速、货币M2增发速度差不多就是每年6~8%,如果个人财富增长赶不上这个速度,肯定就会落在后边。
好吧,我承认我扯远啦。现在回过头来,继续谈基金的事。
对于货币基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你认为购买货币基金也算是沾一点专业投资的边,那只能说钱多人懒,你就继续忍受2~3%的收益吧。
对于偏股型基金,肯定更值得掘地三尺像考古一样分析研究(留待以后再论,重点论指数基金)。
在讨论偏股型基金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专门来挖掘一下债券基金。通过对比以上各类金融投资产品,我就在想——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如果稍微提高一点点风险偏好,把银行存款、货币基金转换为优质的债券基金,是不是会把收益水平提高到6%以上呢?
想到了就试一下,现在就去淘淘纯债基金,按照以下标准来选秀。
①成立时间原则上1年以上,最好2年以上经历过2018年下跌和2019年上涨、震荡。②基金规模原则上要1个亿以上,三五个亿以上更好。③收益方面,所有投资年度不得有亏损,近1年收益6%以上、近2年收益15%以上、近3年收益20%以上。按照以上三项严苛标准,一顿操作猛如虎(此处省略一万字),从736只长期纯债基金中筛选出以下最顶尖的1%,作为瘸子队里的10大将军。
上一张它们最近三年的历史表现图。
看它们的收益走势图,堪称是斜率2‱的完美斜线,只除了206018略显突出,波动也略微大一些;005159波动大一点,2019年之前走势有点弱;005892成立时间不足两年,但是成立以来业绩还算好。
总之呢,我觉得这些纯债基金都可以放在自选库中以备征用。如果你有10万元银行存款,不满意2~5%的存款利息,那么不妨考虑拿一部分资金出来尝试一下,分散购买这10只基金。
当然,购买债券基金短期内有可能出现1~2%的亏损。但是,从一年持有期来看,预期年收益6~8%应该不是小概率事件。
ok,今天我们重点挖掘了一下债券基金中的长期纯债基金。如果机会合适的话,我们可能还会挖一挖一级债基、二级债基,当然更有可能挖一挖可转债基金。未完待续,敬请期待寻找债基之x、之y、之z……
本文为颜开文原创作品,欢迎转发扩散,求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