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的“雷”比较多,大家在调侃“扇贝跑路”、“库存酒挥发了”、“董事长失联”、“从预盈2亿元到预亏18亿元”、“保千里亏的自己都没数”等奇葩事件之外,也是用脚投票,把那些心里没底的股票“一抛了得”。那么究竟有没有办法事前发觉一些不正常现象,通过一些线索提前发觉它是好公司、还是坏公司呢?
一、看企业“总体的长期前景”。
首先,需要通过研究企业过去几年的财务报表,发觉这个企业增长的原因是什么?企业未来的利润又来自何方?
其次,好的企业具有哪些品质呢?
1)企业有宽广的“防御工事”或竞争优势:比如强有力的品牌形象,粉丝客户们只认这个;对市场的垄断或近乎垄断地位,不买它家的没地方买;规模经济,即能廉价的生产大量商品或劳务,能迅速把新进入者搞死;特有的无形资产,如可口可乐的秘密饮料配方;无法被替代,比如电力公用事业公司。
2)企业是一位长跑运动员,而不是一位短跑者。短期较高的增长率一般都无法维持,就好比一个没经验的马拉松队员“试图以100米冲刺的方式跑完全程”,而只有多年都保持较稳定的增长率(比如税前10%的利润增长),这样才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3)企业勤于播种和收获,其实就是是否有足够的研发投入。尽管研发支出不是当前增长的来源,但很可能是今后增长的保证,尤其当这种联系被历史证明是存在的。
而以下问题企业,则需要回避:
1)“连环并购”的企业,平均一年有2-3次以上并购,预示着可能出现麻烦。企业自己都认为该并购其他企业、而不愿从事自己的投资,意味着什么呢?另外它也可能会消化不了。
2)OPM(融资)上瘾的企业。体现在财务报表中,靠融资带来的现金流入,支撑企业似乎还在增长,实则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非常糟糕。
3)大多数收入集中来源于少数客户,这样的企业很不稳定。
二、看企业管理层的水平(品质和行为)。
非常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好的管理层,这不仅在过往业绩记录反映出来,也会在分析师对企业未来的预测中再次反映出来。但是,这个需要对管理层的能力进行客观、量化、可靠的检验,并且只有在“管理层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影响还没有在数据中反映出来”的时候,管理因素才是最重要的。
比如1962年,克莱斯勒财产价值大幅缩水,其股价也跌至多年新低,但新的管理层接管权力后,其每股利润从1961年的1.24美元,上升到1963年的17美元,其股价也从1962年的38.5美元升至第二年的近200美元。
考察一个管理层是否可靠,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可以观察管理层的以往言行是否一致,他们曾做过的预测、做过的承诺,是否都一一实现。如果这些没有达成,管理层是主动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还是找一大堆外因来搪塞。还有在战略决策上有独立观点,还是人云亦云,等等。
此外,还可以看管理者是否在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比如像管理者开出巨额薪酬,而没有足够令人信服的理由;管理层修改对内部人员的股票期权的定价,以更有利于他们自己。还有企业高管、董事是否有购买和出售股份的行为,除非是合理的理由(资产分散化、换更大的房子、办理离婚等),否则你怎能想象----你在买、而人家公司高管在大笔卖,你觉得这是一笔好生意吗?尤其是企业管理人员多次大规模出售,更明显是一个警示信号。
最后,企业高管是公司的管理者,还是推销员?如果管理层不是好好经营企业,而是一天到晚在外面吹嘘,甚至制造出假想的利润机会,这个企业是危险的,很多坑也许就在等着你。还有企业的会计账目是否足够透明化,越模糊代表藏着某些不方便告诉投资人的“秘密”,这种企业还是远离为好,别指望惊喜,只会给你惊吓~
(三)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资本结构。
优秀的企业都是资金流入“多于”资金消耗。因此,看企业财报,要尤其关注过去10年企业是否有稳步增长的现金流量。然后,还需要看企业有多少债务,一般来说,长期债务应该低于总资本的50%;另外还要查看“利润与固定费用之比”,也就是利润用来偿付费用支出的能力,如果这个比例较低,就需要要么扩大利润、要么压缩费用支出(比如借款利率)。
另外补充一点,常规的观点,在利润相同下,相比有大量银行贷款、债券和优先股的公司,只有普通股和大量盈余现金的公司的股票更值得拥有。但其实,适度的贷款、债券和优先股是会给普通股带来巨大的投机利润,这就是所谓“杠杆”因素。说白了就是,不要只心痛给别人分饼,更要想到先把饼做大。
(四)企业的股息记录。
格雷厄姆认为,20年及以上的股息连续支付记录,是反映公司股票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利因素。防御型投资者可以只购买符合这一标准的股票。
(五)企业当期股息收益率(股息支付率)。
格雷厄姆时代,这个数字大约在每年利润的三分之二,但是到2000年已经跌至25%的新低。越来越多观点认为,将更多利润用于企业的投资扩张,能够更好符合股东的利益。
关于股息和股票政策,有以下几点看法:
1)如果不支付股息,企业需要证明,这种做法结果会好于把股息都分掉。否则,如果业务反而下降、或者股票表现不及对手,那说明企业的管理层和董事是在通过拒付股息而滥用资金。
2)不断进行股票分割的企业,是把投资者当成了傻瓜。价格为50块钱的两份股票,并不比100块的股票更值钱,玩弄这些数字伎俩的企业,不值得你关注它。
3)企业应该在股价廉价时回购其股份,而如果股价高估时回购其股份,则这是明显的为管理层自己谋利的行为。
最后,由于企业的总体前景会对市场价格的确立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关注企业所在行业、以及行业中单个企业的情况。比如研究员会通过实地考察、与企业人员面对面交流、以及通过分析师自身广泛的研究等,从中得出一些判断-----当然,可能获得绝佳机会,也可能面临任何计算错误导致的风险。
至于完整的评估过程和案例,大家可以关注“好买商学院”微信号,订阅桂煮编带你读《聪明的投资者》)专栏揭晓答案,并与我们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