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期不少小伙伴发现,日元出现了大幅贬值。美元兑日元一口气从年初的113,飙升至当前的123,贬值幅度接近10%。日元的迅速走低,主要是因为日本央行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日本央行周一提出以0.25%的利率无限量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这是日本央行今年第二次“入市”捍卫其收益率上限。
今年2月,日本央行表示以0.25%的利率无限量购买国债,以打消交易员对其政策正常化的猜测。那么,在已经贬值10%以后,日元还会继续贬值吗?
那么本期,小编将会带领大家了解一下日元,这个独特的货币~
日本央行和日元
日元(日语:円,日语罗马音:en,英语:Yen),其纸币称为日本银行券,是日本的法定货币,日元也经常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被当作储备货币。比较特别的是,日元纸币的发行者是日本银行,日元硬币的发行者是日本政府。与大部分货币不同的是,日元硬币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所以原则上在一次交易中同一面值硬币法定使用上限为20枚(即硬币原则上最大支付能力为1円×20枚+5円×20枚+10円×20枚+50円×20枚+100円×20枚+500円×20枚=13,320円),超出部分商家有权依法拒收。
日元货币符号为“¥”,与人民币的符号相同。如果这两种货币要同时出现,则在人民币的符号"¥"前添加CNY字样,或者在日元¥前加入JPY字样,加以区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4217订定其标准代号为JPY。
日本银行(Bank of Japan),是日本的中央银行,在日本经常被简称为日银。日本银行本店,位于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日本银行的代表者是该行的总裁。现任总裁为2013年3月20日上任的黑田东彦。
日本央行每年召开8次为期2天的议息会议,并于会议结束当日公布利率决议。(2016年前一年有12次),每个季度第一个月随利率决议一起公布经济展望。利率决议公布时间为北京时间11:00左右,通常时间都不固定。从经验上来说,若存在分歧或重大政策变动,决议会推迟公布,变动程度与推延时间成正比。、日本央行行长通常在公布利率决议当日北京时间14:30举行新闻发布会。
长期维持宽松政策的日本央行
2012年下半年,日本在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的“安倍经济学”政策的影响下,日元加入货币贴值国家阵营。2012年9月至今,日元兑美元等多国货币贬值接近20%。而其实,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起一直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那为什么日本央行为什么要长时间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呢?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进入了所谓“失去的三十年”。经济增长下滑,银行开始出现坏账,大量靠财政来购买坏账,所以财政负债的比例非常高,是全球债务最高的国家。到了2010年,欧债危机出现了。欧债当时的负债比例只有89%,就出现了债务问题,而日本的负债率远远超过欧洲,所以日本人开始警惕,觉得债务不能再有这么大幅度的上升了。如果债务不能上升,财政刺激政策不能继续广泛执行的话,那么唯一替代办法就是货币宽松政策,这是2010年后日本货币供应量上升的重要原因。
进入2022年后,我们看到全球央行都在收紧货币政策。但是,经过了这么几轮货币宽松政策,日本经济并没有出现强劲。日本无论是通胀水平还是经济增速,依然不容乐观。比起欧美国家动辄5%、8%的通胀水平,日本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只有0.9%,2021年三季度GDP增长也录得-0.7%的惨淡成绩。可以认为,日本现在紧缩货币,很可能就垮掉了,于是继续增加流动性、供应货币,至少使局面还可以维持。
▲ 上图为日本GDP 数据引自tradingeconomics.com
日元和债券收益率
由于长时间的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日本国债长期维持零利率接近0利率的水平,这也使得,日本本土的投资者有非常强的动力,去进行套息交易。所谓套息交易,就是通过买入高息货币卖出低息货币的方式,将货币存入利息较高的银行进而赚取两种货币之间的利息差来进行获利的。
因此,其他国家的收益率水平,往往对日元有很强的影响力。近期,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飙升,目前已经达到了2.5%的水平,而当下日本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仅0.24%。美日之间的利差,也是日元贬值的重要因素。
▲ 上图为美元兑日元月线走势图 引自金十数据
从汇率走势来看,美元兑日元经过了年初的快速上涨后,已经逼近了125整数关口,这是日元长期波动的重要分水岭。在美日利差以及货币政策差异的大背景之下,美元兑日元能否冲破这个位置,将会成为未来长期汇率走势的重要指引。不过,接近重要关口,大家应该更加注重风控,而不是盲目跟风。对于企业来说也应继续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留意市场风险事件,提前做好风险管理。
聊完了日元,本次“外汇市场货币系列之浅谈货币专题”就全部结束了,感兴趣的一定要继续关注【寻汇观察】,更多干货知识敬请期待!
免责声明
寻汇SUNRATE对本文发表的内容及引用的任何信息,一概未做任何种类的明示、暗示及法律性声明及保证。
本文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无论对任何人,此等信息皆不构成进入某些交易或采用某些避险、买卖或投资策略的建议,亦不构成对某些汇率或价位未来可能之变动的预测,亦不代表未来任何此类变动不会超出报告中表述之程度,望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