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发展绿色金融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潜力。
常见的绿色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票据、碳金融产品等金融工具。
★绿色信贷
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信贷产品及服务。2018年,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建立绿色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明确绿色贷款的统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标准、实施要求,并将绿色信贷情况正式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MPA),以量化指标引导金融机构合理、高效地支持绿色产业。
★绿色债券
将募集资金专门用于支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项目或绿色经济活动,依照法定程序发行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包括但不限于绿色金融债券、绿色企业债券、绿色公司债、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
①绿色金融债券,是金融机构法人依法发行的、募集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或绿色项目并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②绿色企业债券,是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按规定发行的、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绿色产业或绿色项目的企业债券。
③绿色公司债,是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绿色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必须投向绿色产业项目。
④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是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等绿色项目的融资工具。
⑤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是结构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所募集资金需用于绿色产业项目的建设、运营、收购,或偿还绿色产业项目的银行贷款等债务,即源于原始权益人拥有的收费收益权或债权进行绿色资产证券化,或将符合绿色产业支持目录的信贷资产打包入池进行募集资金。
★绿色保险
主要包括环境污染风险保障保险、绿色产业风险保障产品、农业风险保障产品、绿色信贷风险保障产品等。
①环境污染风险保障保险,是以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污染环境导致损害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
②绿色产业风险保障产品,是为节能环保等行业有关装备、产品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
③农业风险保障产品,是从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角度出发,为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的产品。
④绿色信贷风险保障产品,是针对绿色信贷,以履约人不能按贷款合同约定的期限偿还所欠款项所致权益人的经济损失为标的的保险。
★绿色基金
以促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投资于能产生环境效益或从事环境相关业务企业和项目的公募基金产品或其他投资主体。根据投资标的不同,绿色基金可划分为绿色产业投资基金和绿色证券投资基金,绿色产业投资基金针对股权或绿色产业项目进行投资,绿色证券投资基金针对绿色债券和绿色企业的股票进行投资。
★绿色租赁
租赁机构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租赁产品及服务。
★绿色信托
信托机构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等经济活动,通过绿色信托贷款、绿色股权投资、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产业基金、绿色慈善信托等方式提供的信托产品及受托服务。
★绿色票据
企业在能够产生环境效益、降低环境成本与风险的项目相关交易中签发、取得、转让的汇票、本票和支票等票据。
★绿色债券指数
以绿色债券为样本券构成的债券指数,用于反映绿色债券的市场走势和价格变化,给投资者提供业绩比较基准和投资标的。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股票指数
一般是基于较为成熟的股票指数,研究分析成分公司的ESG表现,进行ESG主题筛选或者赋予不同权重计算得出的指数。
★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企业基于合法拥有的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水权、绿色电力证书等环境权益进行资金融通活动所使用的金融产品,主要包括环境权益直接融资工具(环境权益回购、环境权益借贷、环境权益债券等)和间接融资工具(碳配额抵质押贷款、排污权抵质押贷款等)两种。
★碳金融产品
主要是金融机构围绕碳排放权配额履约及交易,引入融资、保理、资产管理、基金、债券等金融产品,包括但不限于碳资产质押融资、碳金融结构性存款、碳中和债券、低碳信用卡等。
①碳资产质押融资,是控排企业将碳排放权作为抵质押物进行融资。
②碳金融结构性存款,是通过金融衍生交易将产品的还本付息金额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波动挂钩,同时引入碳配额交易作为新的支付标的,解决企业碳配额需求的理财产品。
③碳中和债券,是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的子品种,募集资金专项用于碳减排效益的绿色项目的债务融资工具,募集资金应全部用于清洁能源、清洁交通、可持续建筑、工业低碳改造等绿色项目。
④低碳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发行的低碳信用卡,主要目的是倡导个人绿色消费、绿色生活,以绿色消费方式支持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目标。
本专栏文字由本报记者 王永珍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