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上市、投资中国国债和政府债券的ETF吸引了巨额资金流入,尽管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正受到越来越多违约事件的冲击。
在香港上市、投资中国国债和政府债券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吸引了巨额资金流入,尽管公司债券市场受到越来越多违约事件的冲击。
专家表示,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寻求回报、以及越来越多指数提供商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其指数,激起了投资者对中国政府债券的兴趣。
贝莱德(BlackRock)旗下安硕中国政府债券ETF (iShares China Government Bond ETF) 10月21日才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截至11月18日已筹资32.5亿元人民币(合5.088亿美元)。同日上市的安硕短期中国政策性银行债券ETF (iShares Short Duration China Policy Bank Bond ETF)现已筹资2.65亿元人民币。
这些ETF追踪富时中国债券指数(FTSE Chinese Government Bond Index)和中国政策性银行债券指数,它们推出一周后,10月29日,富时罗素(FTSE Russell)开始将中国债务纳入其旗舰的全球政府债券指数(World Government Bond Index)——此举有望引导数十亿美元的全球投资者资金流入中国在岸固定收益市场。
总体而言,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规模为全球第二,价值逾19万亿美元,但中国在发行于全球市场的固定收益证券总额中仅占15%。
贝莱德安硕及亚太区指数投资主管彼得•勒纳特(Peter Loehnert)说:“将中国政府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关键全球指数,为那些渴望利用中国在岸债券市场的投资者扩大了机会窗口。”
与此同时,贝莱德在香港ETF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南方东英资产管理公司(CSOP Asset Management)——通过对其在该市场的同类中国ETF进行战略性降费,也从中受益。
例如,上市7年的南方东英彭博巴克莱中国国债 政策性银行债券ETF (CSOP Bloomberg Barclays China Treasury Policy Bank Bond ETF)在9月和10月分别吸引了1.97亿美元和2500万美元的资金流入,在11月头三周更是吸引了5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使得该ETF截至11月19日的总资产达到50.3亿元人民币。
南方东英彭博巴克莱中国国债 政策性银行债券ETF的资金流入大幅增加,也是在南方东英将该产品的总费率从0.5%下调至0.28%之后发生的。
在使用相同指数的类似策略中,这只南方东英产品28个基点的费率是最低的。
南方东英的这支ETF明显胜过了在香港上市的华夏彭博巴克莱中国国债 政策性银行债券指数ETF (ChinaAMC Bloomberg Barclays China Treasury Policy Bank Bond ETF),后者的总费用比率为0.85%,在9月和10月分别只吸引了2611美元和7329美元的资金流入。
与此同时,贝莱德(BlackRock)在爱尔兰注册的安硕中国人民币债券ETF (iShares China CNY Bond ETF)也跟踪同一指数,总费率为0.35%,该ETF在9月份吸引2.5亿美元资金流入之后,10月份资金流出1.35亿美元。该ETF目前拥有约130亿美元资产。
南方东英驻香港的董事总经理兼业务发展主管和弦(Melody He)表示,在降低费用之前,该集团一直在与对该产品感兴趣的潜在客户进行“持续对话”。
睿亚资产(Premia Partners)驻香港创始人蔡瑞怡(Rebecca Chua)表示,鉴于“正在进行的全球指数纳入工作”,机构投资者“越来越愿意持有中国政府债券”。
蔡瑞怡以近期市场对这一新产品的兴趣和资金流入为依据,说她预计对中国在岸政府债券的需求将持续。
今年4月,睿亚资产推出了在香港上市的Premia中国国库及政策性银行债券长久期ETF (Premia China Treasury and Policy Bank Bond Long Duration ETF)。自推出以来,该ETF已吸引了9.91亿元人民币资金流入。
蔡瑞怡表示,过去几周的资金流入,使该ETF的总资产较10月底增加了约50%。
不过,并非所有国际投资者都对中国在岸政府债券的前景动心。
例如,日本193.3万亿日元(合1.7万亿美元)的政府养老投资基金(Government Pension Investment Fund)已决定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主权债券排除在其投资组合之外,尽管富时已将中国政府债券纳入其旗舰全球政府债券指数。
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指出,中国在岸债券市场流动性有限、非中国投资者的期货交易选择有限,以及被排除在国际结算系统之外,是其决定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主权债券从其投资组合中排除的原因。
市场对中国在岸政府债券产生兴趣之际,中国的离岸公司债券行业正面临一场重大危机,此前包括恒大(Evergrande)和新力(Sinic)在内的中国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发生了一连串未如期付息的事件。
睿亚资产的蔡瑞怡表示,“资金流入中国政府债券并没有真正受到最近公司债券危机的影响,因为情形和受众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