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近日地方债发行规模上量,叠加之前流动性宽松,有人担忧接下来较大规模大地方债对商业银行投向贷款与信用债有所挤压,亦有人担忧央行流动性投放是为了特定支持地方债发行,发行窗口一过就会回收,我们基于以下几点原因认为大不可如此担忧。
点评
1,地方政府债配置更多是机构市场化行为。商业银行乃至非银机构对于债券配置与贷款配置乃是相当程度上的市场化行为;从流动性来看,央行的定向降准与TMLF中也更多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优惠,并无任何针对地方债发行的特殊优惠。所以目前商业银行乐意配置地方债,非银机构对其也趋之若鹜,更多在于市场的风险偏好上。
2,避险情绪浓厚,地方政府债性价比高。经过2018年惊心动魄的信用风险大年,全年信用债违约124只,金额达1205.6亿元,比前三年总和还要高。无论是间接融资市场还是直接融资市场,各类金融机构避险性很强,都在寻求低风险的资产,对于风险的厌恶大于收益的追逐,而地方政府债高质押比率和风险低的特点在这个背景下受到热捧。
3,地方政府债发行将回归市场化机制。从去年10月以来,地方政府债在一级发行时受一些政策关照,使得地方债的发行票面比一般利率债更有吸引力,其性价比优于国债和国开债。因而在某种程度上,目前地方政府债的价格具有某种非市场化的吸引力,引致一些机构以排队、打新的心态积极认购,但这些临时的发行关照难以长久,后续会迎来回归常态、更市场化的发行机制。
4,数量宽松并非为地方债发行“放水开路”。1月份降准之外流动性以回笼为主,截至1月28日,如果剔除降准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改革的资金释放,央行实现4725亿元流动性回笼;21日地方债发行启动以来,央行在降准之外实现4125亿元流动性净回笼。资金利率方面,1月中旬货币市场利率在季节性因素影响下快速上行,降准后资金面有所改善,但整体而言1月份资金利率中枢有所上行,1月央行数量宽松在于对冲季节性资金需求和定向支持小微、民企,疏通货币政策传导和宽信用渠道,并不存在为地方债发行“放水开路”。
结论:地方政府债受追捧,资产荒逻辑下债牛将继续。一周以来地方政府债发行放量,一级市场招标屡创历史新高,市场认购热情背后更多的体现了金融机构避险等自身意愿。地方政府债火爆行情与信用债违约频发的冰火两重天局面体现了市场风险偏好低迷下的资产荒。资产荒背景下,即便在地方政府债供给压力下,其较高的相对利差水平和低风险特点仍然会受到市场配置力量的青睐,利率债品种仍然具有较强的配置吸引力,利率下行的空间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