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市场 | 物价指数温和上涨,社融信贷边际改善
【大咖直播】反弹一触即发,A股反攻的信号弹已经升起 !如何布局金秋行情?听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9月7日10点重磅开播,速来围观!点击观看>>
市场情况
2022年9月5日-9月9日,上证综指上涨2.37%,创业板指上涨0.60%,沪深300指数上涨1.74%,科创50指数上涨0.36%,恒生指数下跌0.46%。海外市场,道琼斯指数上涨2.66%,纳斯达克指数上涨4.14%,标普500上涨3.65%。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有22个实现上涨,其中,房地产(7.34%)、有色金属(6.68%)、采掘(5.29%)上涨幅度较大;传媒(-3.01%)、农林牧渔(-2.67%)、食品饮料(-1.36%)下跌幅度较大。
流动性
2022年9月5日-9月9日,陆股通北上资金净流出2.21亿元。2022年9月5日-9月9日,央行共有5笔逆回购到期,总额为100亿元;5笔逆回购,总额为100亿元;净投放(含国库现金)共计0亿元。2022年9月5日-9月9日,R007(银行间市场7天回购利率)下跌1.13BP至1.5720%,SHIBOR(隔夜利率)下跌0.20BP至1.1730%;期限利差下跌2.80BP至0.8753%;信用利差下跌4.77BP至0.4743%。1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4.04BP至1.76%;3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0.51BP至2.18%;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24BP至2.64%。
市场点评
2022年9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8月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价格指数)数据,8月CPI同比上升2.5%,前值2.7%;PPI同比上升2.3%(前值4.2%)。CPI方面,猪肉价格的相对高位一定程度上带动其他肉类价格走高,对食品分项构成支撑,国际原油价格的调整继续带动能源相关分项下行,而CPI同比增速弱于预期核心原因在于内需疲弱态势并未缓解,地产行业信心偏弱、多地散发疫情等因素叠加使CPI弱于市场预期。PPI方面,支撑因素主要在于水电燃、部分中游制造和下游必需消费相关制造业价格相对坚挺以及国内基建工作量加速形成以及国际有色金属价格阶段性反弹,拖累因素在于海外加息预期升温、经济衰退风险提升。总体来看,8月份CPI、PPI超预期走弱,PPI-CPI剪刀差在2021年以来首度转负。展望9月,CPI方面,当前正处于猪周期上行阶段,受中秋、国庆影响,猪肉需求将逐步回升,对CPI有显著拉动作用,但散发疫情扰动或将抵消CPI部分上行动能,9月CPI预期将温和上涨,而下半年CPI单月同比增速或将破3%。PPI方面,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回调,保供稳价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叠加国内需求的弱修复,预计9月PPI同比增速将适度走稳。
2022年9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8月金融数据,其中社融增量2.4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571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10.5%,前值10.7%;M2增长12.2%,前值12%;M1同比增长6.1%,前值6.7%。8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1.33万亿元,同比多增587亿元,是8月社融的主要拉动项之一。而8月份社融增速出现连续两个月回落,政府债券与企业债券为新增社融最重要拖累项。8月政府债券融资新增0.3万亿元,同比少增0.67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新增0.11万亿元,同比少增0.35万亿元,指向企业融资意愿偏弱。8月M1增速回落,可能与地产下行、企业资金活化意愿不足有关,而M2的持续走高其主要反映了4月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持续宽裕,部分实体企业及非银机构进行资金套利的行为。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当前增量政策已落地,对社融信贷有一定的提振作用,当前宽信用趋势的关键仍是地产销售的回升,应持续关注房地产融资、销售端数据。
从经济周期的角度看,国内经济处于疫后复苏的中期,下半年GDP增速有望实现逐季上行的趋势。四季度地产承接基建,制造业继续发力,出口有望维持韧性。下半年围绕全球通胀和国内经济复苏看好两条主线:
1、能源链【新能源车、光伏、风电、煤炭】:俄乌冲突和美国通胀的宏观环境下,能源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各国关于新能源的政策有望持续超预期,新能源需求的增长与传统能源供给的约束共同抬升能源价格。
2、国内消费疫后修复链【汽车、家电、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交运等】:疫后在消费方面汽车和家电的政策刺激力度相对较大,疫情管控放松后有望拉动快递、航空、旅行需求修复。
除上述两条主线之外,军工成长的确定性较高,建议持续关注。
(上述市场情况、流动性中引用的相关数据和内容均来自Wind公开信息)
风险提示:需注意海外疫情与中美关系仍存不确定性,合理配置资金的同时应注意潜在风险。在任何情况下,兴银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不就点评中的任何观点做出任何形式的担保,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不发生变化或更新,不代表我公司或者其他关联机构的投资建议。本点评内容和意见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市场走势、个股和基金进行投资决策的参考,使用前务必请核实,风险自负。本点评版权归我公司所有,未获得我公司事先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点评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本点评不代表我公司产品观点,不构成对我公司旗下产品实际投资行为的约束。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