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62%本科院校开设财经专业:学财经专业 还有钱途吗?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财经专业,有多“卷”?
根据教育部最新的《202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当年毕业的870万大学生,居然有100万人学的是经济学,占比超过九分之一。这个数据乍一听似乎还不是很离谱,但根据教育部文件,全国本科专业共有703个,经济学类23个,专科专业共有747个,财经商贸类49个。换言之,全国共有1450个专业,财经类专业仅有72个,以不到5%的专业数量占比提供了超过12%的毕业生。这是不是就有点离谱了呢?
大学生学什么有前途?别问,问就是“宇宙机”和“宇宙金”,在互联网浪潮还没袭来的时候,金融甚至曾独占鳌头,金融就是高端、多金、精英的代名词。中财办原副主任杨伟民曾说过,2016年北大清华24%的毕业生都做金融去了,流入到制造业只有4%。
凡事过犹不及,财经专业似乎已见颓势,甚至有人喊出财经专业就是下一个“天坑专业”。本期《我不理解》,带你理解一下财经专业是不是下一个“天坑专业”。
为什么财经毕业生这么多?
为什么财经毕业生这么多?刚才说过,经济类专业占全部专业的比例仅为5%不到。然而,我们翻遍各大院校招生简章,统计出全国共有789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经济类专业,而全国一共也才1270所本科院校,比例达到了62%。
39所985大学中,仅国防科技大学没有开设经济类专业,115所211大学中,也只有14所没有开设,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种看起来就和财经没啥关系的大学,也拥有一个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金融学等专业一应俱全。
为什么这么多大学愿意开设经济类专业?有两点原因。
其一是不同的经济类专业之间的共性明显强于个性,知识的重叠度高于很多学科,培养方案也大同小异,因此院系建设相对简单。以人大的培养方案为例,理学大类下物理学和化学的专业必修课仅有3门一样,分别是《普通化学》、《普通化学实验》、《普通物理》,而经济学大类专业下,金融学和财政学的10门专业必修课则是一模一样。
其二,开设经济类专业的成本低,回报却很大。高校开设一个自然科学类专业,首先要配备一个实验室,科研仪器动辄几十上百万,十分昂贵。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发布了一则设备采购的招标公告,仅购买几个仪器和工作台就需要两百万,整个实验室的造价可见一斑。并且科学实验充满危险,去年南航实验室爆炸就酿成了2人死亡、9人受伤的惨剧。
反观经济类专业,无需建设实验室,架上几台电脑就能跑数据,只要不用电脑挖矿,实验室那是很难爆炸的。
虽然成本如此之低,但是经济类专业的学费却是最贵的,几乎没有之一。以清华大学为例,金融专硕每年学费是12.8万元,而“宇宙机”软件工程只有4万元,不到金融的三分之一。花的少却挣得多,各大高校怎能不拼命开设经济类专业呢?
为什么可能是天坑专业
如果财经专业真的是下一个“天坑”,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人们认知中的“高端”岗位——如投行和基金公司——是非常稀少的。少到什么程度呢?最近频繁出圈的基金经理张坤所在的易方达公司,管理资金超过8000亿,规模在非货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它的员工不过九百余人,。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财经专业毕业生与之无缘。
其次,金融是个金字塔,塔尖人赚走了大部分的钱,基层才是打工人的归宿。尽管学子们入学时意气风发,但统计显示,毕业生去银行、券商和保险这“老三样”做柜员和销售是常态。可问题是,财经向来是高分专业的代表,毕业后给金字塔当底座,还得考虑性价比问题。
最后,经济类专业之所以处于社会科学类专业的鄙视链顶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需要学高等数学这个文科生的噩梦,而这又是因为许多岗位对数学能力要求极高,因此最受青睐的是数学、物理等理科专业,而非金融等经济类专业。
去年,一则“某量化私募开出5000万年终奖”的传闻引爆投资圈,表面上看是金融人的狂欢,实际上不少机构表示,只招清北的理工科人才或者是计算机、数学等专业重量级比赛的金奖得主。所以,金融圈的狂欢实际上与金融人无关,盛宴只允许精英理科生入席。
以上种种都是财经人承受了几十年的固有弊端,但其实最大的危机源自未来。由于人工智能的高歌猛进,从2017年开始,高盛现金股票交易柜台只需要两人就能运营,而本世纪初这个岗位还有600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德勤研发的财务机器人,可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5分钟完成一家门店的结转,15分钟完成盘点,1天就能做完40多人的工作。
目前银行人已经感受到了来自AI的冲击。彭博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银行宣布裁员超过6万人,2019年则达到了近8万。在中国,银行业主要削减的正是机器替代性较高的柜员。
客观地说,目前财经专业很难称得上“天坑”。最新出炉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金融业以平均工资133390元位列第三,与第二名差距极小,与已经在“坑”里的建筑业的七万元相比,似乎离“坑”还很遥远。另外,今年农行的招聘人数达22000余人,比去年增加了20%。工行紧随其后,招聘人数超19000人,银行、保险和券商吸收劳动力的能力依然很强。
但是在被称为土木“黄金十年”的03-13年,土木人也很难想象“失落的黄昏”终有一日会照在自己的头上,缔造出一个土木up主自嘲是“牛马”的年代。谁又能保证,财经人不是下一个“大猛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