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共计17家银行获得机构参与调研,均高于第一季度和第二机构的被调研机构数量,且17家银行均为区域性中小银行。]
[杭州银行(15.260,0.30,2.01%)的机构调研家数最多,达146家;其次是苏农银行(5.410,0.12,2.27%)和常熟银行(6.490,0.00,0.00%),均超过50家。]
10月11日,银行股走势强劲,开盘集体飘红。截至下午收盘,南京银行(9.640,0.45,4.90%)以4.90%的涨幅领涨,瑞丰银行(10.760,0.48,4.67%)、招商银行(53.000,2.07,4.06%)、平安银行(19.400,0.76,4.08%)涨幅也均超过4%。
在银行股迎来大涨的同时,近日基金加仓银行股的消息也备受市场关注,易方达基金、睿远基金等均增持了银行股;另外,机构在第三季度也扎堆调研银行股,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共有17家银行获得机构参与调研,均为中小银行。
如今,步入第四季度,在业内人士看来,对银行股未来走势可以乐观些。有分析称,回顾过去十年,银行股是四季度胜率最高板块,十年有八次绝对收益、七次相对收益。据统计,2011~2020年间,银行板块第四季度平均上涨10%。
银行股板块大涨
和9月初类似,步入10月,银行股板块再度迎来反弹。节后的两个交易日(10月8日和11日),板块表现亮眼,截至11日14:30分左右,Wind银行概念指数报7347.92点,较10日上涨1.75%左右。
具体到个股方面,A股41家上市银行中,全部实现上涨。其中,瑞丰银行涨幅最高,超5%;其次是南京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以及兴业银行(19.360,0.68,3.64%),涨幅均超4%;与之相对,常熟银行、郑州银行(3.500,0.02,0.57%)等走势相对较弱。
截至收盘,板块涨幅有小幅回落,Wind银行概念指数收报7332.38点,较10日上涨1.54%;个股上,除常熟银行外,其余40家银行股价仍均实现上涨,其中有10家涨幅超过2%。
此前业内普遍担忧个别房企流动性紧张对银行体系造成的风险,使得银行股自9月下旬以来出现连续下跌,如今来看,银行板块风险或有望释放。光大证券(15.830,0.08,0.51%)此前曾发布研报称,随着四季度临近,银行板块风险释放后可能再度迎来布局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银行股大涨前,已有机构提前布局。根据易方达基金10月1日发布的《关于旗下基金重大关联交易事项的公告》,张坤管理的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持有混合基金曾在9月29日和30日分别以每股51.05元和50.41元的均价买入1630万股和50万股招商银行,累计买入金额超过8亿元。
从过往季报来看,易方达优质企业此前并未持有招商银行,此次也是该基金首次买入招商银行。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时,张坤管理的另一只大规模百亿私募基金易方达蓝筹精选前十大重仓股名单曾出现招商银行、平安银行。
另外,睿远基金的重大关联交易事项公告显示,赵枫管理的睿远均衡价值曾在9月2日及3日两个交易日连续买入招商银行,合计买入723.58万股,买入金额达到3.72亿元;除了招商银行外,宁波银行(37.600,1.34,3.70%)、平安银行等也受到青睐,朱少醒、谢治宇等知名基金经理也在今年增持宁波银行。
与此同时,过去三个月来,机构也在加大对上市银行的调研力度,尤其是针对城农商行。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共计17家银行获得机构参与调研,均高于第一季度和第二机构的被调研机构数量,且17家银行均为区域性中小银行。
上海证券报表示,权威机构和专家估算“东数西算”工程每年投资体量会达到几千亿元,对相关产业拉动作用会达到1:8。
国联证券预计,仅以目前每年我国数据中心需求500万标准机架,按照每标准机架10-15万元投资计算,每年总投资规模将达5000亿元—7500亿元。此外,权威人士指出,“东数西算”工程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预计启动后将每年拉动4000亿元人民币投资。
“数据中心产业链既包括传统的土建工程,还涉及IT设备制造、信息通信、基础软件、绿色能源供给等,产业链条长、覆盖门类广、带动效应大。以统筹优化布局,促进数据中心精准发力,将有力带动产业上下游投资。”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孙伟介绍。
国金证券认为,数据中心产业链条长、投资规模大,通过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有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投资,推动区域平衡发展,增加就业,支持西部算力枢纽围绕数据中心就地发展数据加工、数据清洗、数据内容服务等偏劳动密集型产业。
“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要像‘南水北调’‘西电东送’一样,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孙伟说。
发改委认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能源等资源日趋紧张,在东部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以为继。而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充裕,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丰富,具备发展数据中心、承接东部算力需求的潜力。为此,要充分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从全国角度一体化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通过算力设施由东向西布局,将带动相关产业有效转移,促进东西部数据流通、价值传递,延展东部发展空间,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具体来看,对于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对网络要求不高的业务,可率先向西转移,由西部数据中心承接;而受限于网络长距离传输造成的时延,以及相关配设施等因素影响,工业互联网、金融证券、灾害预警、远程医疗、视频通话、人工智能推理等对网络要求较高的业务可在东部枢纽布局。
提起苹果,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或许是“创新”。自这个品牌诞生以来,苹果曾经多次打破市场认知,推出各种理念超前的创新产品。作为苹果的标志产品,iPhone系列更是一度以其超前的产品设计打破传统按键手机市场的产品观念,掀起了一股全触屏智能手机的浪潮。
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即便是最“虔诚”的果粉,也很难否认苹果新品的日渐平庸。除摄影能力重回第一梯队的多摄模组,以及能耗比一如既往领先的A15处理器外,苹果已经无法像往年那样让人感到惊喜。沿用四年不变的刘海屏和机身设计,更是在消费者、媒体和厂商之间,逐渐发酵出苹果已经失去创新能力的传闻。
iPhone 13的“挤牙膏”,让果粉们对iPhone 14这款产品更加期待。近段时间,供应链方面已经开始频频传出关于新iPhone的消息,根据国内媒体报道,苹果已经在安排代工厂进行iPhone 14系列的试产工作,目前新机器的设计和生产进行收尾性的调整工作。
尽管现在距离下一代iPhone发布还有半年多的时间,不过目前产品设计基本已经定稿并开始试产了。结合各方信源来看,苹果这次将会舍弃刘海设计,iPhone 14很可能采用挖孔屏设计,果粉们的愿望在iPhone 14上终于可以实现了。问题来了,这款产品究竟能否成为苹果恢复口碑的关键呢?
没有刘海,多了感叹号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iPhone 13刚刚发布的时候,就有韩国媒体The Elec表示已经得到了确切消息,iPhone 14 Pro系列将搭载打孔屏设计,而不是用了多年的刘海屏。
随后,推特上的苹果爆料达人Jon Prosser也确认了iPhone 14 的打孔屏设计,并且他还声称已经看到了去除刘海采用打孔屏设计的iPhone 14 Pro Max原型机,甚至曝光了一系列的渲染图。
从早期的曝光图来看,很多爆料人认为苹果将会采用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居中挖孔设计。如图所示,这样的设计虽然看起来比较常规,但是确实能在提高屏占比的同时,提升下一代iPhone13的外观颜值,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至于Face ID?苹果自然也有准备。去年七月,苹果获得了屏下 Touch ID/Face ID 专利,专利报告中指出,苹果将传感器设置在屏幕后方,成像孔径上方或相邻的显示区域以较低的像素密度形成,从而增加像素间的距离,方便接收更多的光线,从而让Face ID顺利工作。
说白了,就是屏下摄像头的基本原理。
不过,这个猜想很快就被否决了。按照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祺的说法,因为屏幕显示效果、屏下成像效果不佳,采用屏下指纹、潜望长焦相机和无打孔/刘海的真全面屏iPhone很可能要到2023年才能推出。换言之,今年发布的iPhone 14显然是赶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