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省部级干部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专题研讨班座谈会,听取学员代表发言并讲话,并着重谈及抓好财税重点工作。
这是韩正一个月内第二次部署做好财税重点工作。今年3月23日,他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召开财税工作座谈会上,专门研究部署下一步财税重点工作。
韩正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角度,扎实做好各项财税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要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债务存量,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要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深做实项目储备,提高项目成熟度。
·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不断完善政策工具箱,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要完善监管体制机制,依法依规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有序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做好社会保险费和非税收入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工作。
·要压实地方政府责任,做好财力保障,确保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告诉第一财经,上述地方债、房地产调控等问题,都属于财政服务党和国家全局需助力解决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支柱。
当前财政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加强风险防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其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尤其是隐性债务风险是重中之重。
中国政法大学施正文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受经济增速放缓、疫情冲击以及大规模减税降费等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财政收支缺口加大,为弥补缺口政府举债规模加大,政府债务风险有所加大。为了确保财政可持续性,防范地方债风险,一方面需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长,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另一方面需要做好专项债券项目,确保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可以偿还本息。
近日,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下称《意见》》)中,就强调加强风险防控。比如要求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作为重要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政府债务余额46.55万亿元,政府负债率(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风险总体可控。
房地产调控也是上述会议重点内容。韩正曾在去年7月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提及,要发挥财税政策作用,有效调节住房需求。
近期一些地方在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中,也在加强税收调节。比如杭州今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通知》,其中调控手段之一是在杭州市限购范围内,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2年调整为5年。
施正文分析,在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工具箱中,房地产税将是一个选项,但短期难以推出,立法进度可以加快。在必要情况下,目前上海、重庆对部分个人住房开征房产税试点扩大范围也是一个选项。
另外,当前也要注重防范财政运行风险隐患。
施正文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保降费政策实施,养老金支付压力在不断加大,为了防范养老金支付风险,需要进一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并加强征管和社保基金管理。
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近些年地方财力紧张,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面临挑战。上述《意见》要求,各级预算安排要突出重点,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住“三保”底线,不留硬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