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违规医疗检查、过度检查等不合理现象将很快得到专项治理。
4月1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
按照《意见》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国家药监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将开展为期1年的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
《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下称“《工作方案》”)中提到,行动范围涉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检查的其他机构。
第一财经记者在《工作方案》中的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量化统计表中发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为重点治理的对象,主要覆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类医院和独立设置的医学影像、病理以及检验中心。
在药品和耗材集采扩围的医改大背景下,医疗机构的收入构成出现了转变,出现了过度检查等不合规现象,尤其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等领域。
具体来看,主要有超出诊疗科目范围开展医疗检查、聘用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检查、使用未依法注册或者备案的医疗器械、违反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及有关诊疗技术规范等开展无依据检查、对科室或医务人员设置业务收入指标、业务收入与医务人员薪酬直接挂钩等情况。
例如,在基因检测领域就有过类似现象。第一财经记者在调查中获悉,对于无法找出病因的疾病,医院会建议患者做基因检测。由于不同医院的第三方基因检测机构不同,导致结果无法互认,随之出现患者需要进行多次检测的现象。而在临床,是否需要做基因检测,以及基因对某类疾病是否起到关键作用等判断,并没有统一标准。
有体外诊断企业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基因检测刚发展起来,应该不会是治理重点,CT可能性更大。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对行业的影响还要看国家的执行力度。
《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到,此次行动的重点内容包括,治理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检查行为;治理无依据检查、重复检查等不合理检查行为;治理违反知情同意原则实施检查行为;治理可能诱导过度检查的指标和绩效分配方式;治理违反规划配置大型医用设备行为。
在责任分工部分,文件中特别强调了会对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行为的定点医疗机构及相关涉事人员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此次专项治理活动时间为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将分为4个阶段实施。2021年4月-5月是部署阶段。2021年5月-8月自查阶段,专项治理自查范围要实现辖区内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全覆盖,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所)覆盖50%以上。2021年9月-2022年1月是检查评估阶段。2022年2月-3月为总结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