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开门红”,进出口同比增长近三成,贸易顺差扩大7倍。
4月1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介绍,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出口4.61万亿元,增长38.7%;进口3.86万亿元,增长19.3%;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原院长、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季度的外贸增长数据是比较理想的,基本上符合预期。虽然增幅比前两个月(进出口同比增长32.2%)略有回落,但这是正常的,因为今年2月的增长是在去年2月出现低点的特定情况下的一个暴涨。应该说,我国外贸还是保持着一个强势增长的态势。”
“总的来看,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保持恢复性增长态势,积极因素继续增多。”李魁文称,“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外贸发展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全球经济贸易恢复性增长有利于我国外贸增长
对于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较大的增长,李魁文解释称,虽然有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基数低等因素,但是与2019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增速仍然达到20.5%,我国外贸继续保持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向好的势头,为今年全年外贸“量稳质升”开了一个好头,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是全球经济贸易恢复性增长有利于我国外贸增长。李魁文称:“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面逐步扩大,全球经济复苏出现了良好势头。今年以来全球制造业持续改善,3月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升至64.7、62.5、52.7,分别创下1983年12月、1997年6月、2018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这将带动我国出口快速增长。从海关数据看,一季度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出口合计增长48.5%,对整体出口增长贡献率达到44.2%。”
此外,近期主要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了经贸指标的增长预期,显现了全球经贸活动复苏、市场信心增强的积极信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21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由1月的5.5%上调到6%;世界贸易组织(WTO)也将全球货物贸易量的增速预期从前期的7.2%上调为8%。
二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也促进了外贸发展。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继续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增长区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进一步回升。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力有效,在促进国内生产消费稳步复苏的同时,也为对外贸易持续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海关数据还显示,一季度,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3.19万亿元,增长22.7%,占37.7%。对于这一现象,霍建国解读称,这表明我国营商环境正在改善。“前几个月外商一直是微弱增长或者是零增长,这个月突然出现抬头,说明我们国内的生产环境,整个的市场环境开始有一定改善。”他称。
三是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也助推了进口增长。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的影响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据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扩大了近7倍。对此,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顺差的扩大主要还是由于出口的强势,进口的增幅小于出口。再加上最近的汇率因素更有利于出口,前一阵有一段时间人民币升值较快,现在实际上又开始显现了回调,汇率相对稳定了一点,那么这对出口还是会起到支撑作用的。所以出口强、进口弱的态势是一个基本的格局。”
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李魁文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外贸主要呈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二是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保持增长,三是民营企业活力增强,四是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超6成,五是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
一季度,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5.19万亿元,增长32%,占我国外贸总值的61.2%,比去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79万亿元,增长43.4%;进口2.4万亿元,增长20.8%。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1.91万亿元,增长22.5%,占22.6%。
“总的来看,一般贸易的上升对国内的生产、供给和就业的拉动作用比较大。加工贸易中因为中间大量的产品是进口组装或者是进口,中间品大部分在国外,所以对国内上游的生产带动作用不大,所以从国民经济的角度讲,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大一些。”霍建国分析称,“当然我国一直还有比较高的进口组装和外资企业的进口再出口的情况,所以保持一定量的加工贸易也是正常的,并不是说这一比重越低越好。”
在对外贸易格局方面,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为我国一季度的前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1.24万亿元、1.19万亿元、1.08万亿元和5614.2亿元,增幅分别为26.1%、36.4%、61.3%和20.8%。此外,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增长21.4%、22.9%。
李魁文称,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一是自贸区升级利好持续显现,助推双边经贸合作迈上了新台阶。二是深化抗疫合作,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三是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效应持续显现。
“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取消了7000种产品关税,90%以上商品实现了零关税。2019年10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议定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在原产地规则、贸易通关规定、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等方面进一步降低了门槛,有力促进了双边贸易发展。今年一季度,我国除对新加坡贸易进出口增速略缓之外,对其他9国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进出口分别增长37.8%、24%、28.7%和32.2%,合计拉动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增长22.6个百分点。”李魁文称。
霍建国认为:“这主要是双边贸易的投资环境相对比较好,再加上协议即将执行,所以整个地区的贸易都比较活跃。此外,不仅是中国的经济环境正在转好,东盟整体的增长在发展中国家也是比较活跃的,这就导致双边贸易有一个持续的扩张的过程。再加上欧盟中英国脱欧了,欧盟总量缩小了一块,所以东盟就变成了我们第一大贸易伙伴。”
在一季度的出口产品中,我国出口机电产品2.78万亿元,增长43%,占出口总值的60.3%,较去年同期提升1.7个百分点。同期,防疫物资出口保持增长,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增长30.6%。
霍建国认为:“各地都在积极应对疫情,疫苗注射进展也比较快,因此疫情可能会得到一定的控制。所以,我们的一些防疫产品的出口不会持续地上升,口罩和呼吸机等产品的出口会逐步有一点点回落。这当然不会是快速回落,而会是缓慢地回落,是根据海外疫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可以说整个防疫产品的出口可能基本上接近了顶峰。下一步就看生产恢复之后,一些生产性的设备的需求是否会上升,比如我们的机电产品和生产性的机械设备的出口是否能够跟上。如果跟上的话,我们的出口应该还会保持强势增长。”
专家:外贸高增长有望持续
对于外贸走势预期,李魁文表示:“自去年三季度以来,我国外贸已连续三个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长。我认为,未来一段时期这一趋势有望维持,但具体走势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下一步如果能维持这个增幅,我认为就是很好的态势。”霍建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总的来说,上半年我国外贸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速,下半年有可能出口等方面会更困难一些。”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有所反复,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比较多。比如说,近期苏伊士运河被堵等突发因素对国际贸易物流时效带来了短期影响。此外,去年二季度我国进出口环比去年一季度增长16.8%,去年这个基数显著抬高,客观上对于今年二季度外贸增长带来了挑战。综合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外贸运行有利因素较多,但外部挑战也不少,外贸稳定增长仍然任重道远。”李魁文称。
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梁明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2021年全年中国外贸占世界比重的份额以及总额应该还会保持趋势,再创新高。
他称,中国在2020年出台的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相关的措施会起到一定作用。“我认为,这种政策一旦形成之后,它们对外贸出口的作用是持续存在的。比如,现在中国的出口竞争力越来越强,也有很多人也担心,如果境外复工复产了,那么是不是会减少对中国的采购?我想这个情况出现的概率不会非常大。因为在国际经贸合作方面,一旦形成了路径依赖的话,这个趋势是可以持续的,尤其是疫情以来形成了中国出口的新格局,国外从中国进口的趋势基本上是形成了,这个路径也是基本上形成了。”梁明表示。
此外,梁明认为,在“六保”政策中,中国在“保市场主体”方面成效显著。他说:“在其他国家,可能很多外贸主体都不存在了,所以即便这些经济体复工复产,短期内能够快速提供商品的可能性也不是非常大。即便它们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供商品,其价格竞争力也未必非常高。”